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一共发射过8次载人航天任务 , 一共将13人送上太空 , 其中两名女性 , 11名男性 。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 , 我国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选拔航天员了 , 因为按照原先的计划 , 我国会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实现首次载人飞天的梦想 。
1970年 , 东方红卫星成功上天 , 第二年就提出“曙光计划” , 那时候飞船已经开始搞了 。
在70年代的时候 , 我国已经在上千名飞行员中选拔出来了19位宇航员 , 其中包括鲁祥孝、王志跃、董小海、方国俊等预备航天员 。
【1973年,我国曾计划载人飞天,宇航员都选好了,最后为何放弃了?】计划在1971年11月开始训练 , 1973年由长征二号甲火箭发射升空 , 完成载人飞天的梦想 。
但那时候 , 中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完成度还远远不够 。
从1971年到1976年 , 在我国所有发射任务中 , 只有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长征二号和风暴一号发射均以失败告终 。
由于火箭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 再加上经济压力 , 最后载人飞天任务只能被迫下马 , 所以最早一批的宇航员一辈子也未完成梦想 , 着实令人遗憾 。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长征系列火箭成熟之后 , 我国才再次开启载人航天任务 。
1998年开始 , 我国开始培养新一代航天员 , 最终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挑选出14名宇航员 , 每一个宇航员都堪称人中龙凤 。 在这一批宇航员中 , 就有妇孺皆知的杨利伟 , 翟志刚和聂海胜 。
从2003年的神舟五号到2021年的神舟十三号 。 神舟系列飞船一共发射了9次 , 只有2011年的神舟八号任务未能载人 , 其他8次都担任了载人任务 。
神舟八号没有载人主要是因为技术要求 , 此次任务主要是为了验证太空交会对接等核心关键技术 。
按照任务要求 ,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进行首次无人交会对接 , 运行12天后 , 将与天宫一号脱离并再次完成交会对接 , 经过两次交会对接就可以验证其技术成熟度 。
事实上 , 交会对接是个难度极高的技术 , 对轨道精度和操控难度的要求极高 , 所以风险相对于平常的载人任务会更大一些 。 为了稳妥起见 , 所以只有神舟八号放弃载人计划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 , 这三次载人发射处于探索阶段 , 目的是先培养一批具有经验的宇航员 。 从神舟九号开始 , 我国的载人上天任务就采取了“旧人+新人”的模式 。
神舟九号的景海鹏曾经是神舟七号的宇航员 , 作为上过太空的“旧人” , 带领了刘旺和刘洋两个新人 。
神舟十号是聂海胜担任的“旧人” , 带领张晓光和王亚平 。
神舟十一号继续采用聂海胜 , 带领张冬 。
到了神舟十二号 , 任务要求就十分高了 , 需要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3个月 , 并且需要首次完成空间站出舱任务 。
由于此次在轨生活比较久 , 所以为了稳妥 , 采用两个上过太空的宇航员带领一个新航天员 。 如果新航天员出现不适的情况 , 起码有两个人可以帮助他 。
神舟十三号依旧采用“两旧+一新”的模式 , 由翟志刚和王亚平带领叶光富 。
为什么在这13名宇航员中 , 只有两人获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其他11名航天员则是“英雄航天员”的称号 。乍一看 , “航天英雄”和“英雄航天员”没有什么差别 , 就是“英雄”在前在后的问题 。
事实上 , 这两种称号的差别十分大 , “航天英雄”的侧重点是英雄 , 航天则是职业 。 能承担起英雄责任的人必然是用舍己的精神维护了国家或者民族利益的人 。
在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中 , 最危险也最考验宇航员奋不顾身的任务就是第一次上太空 , 和第一次出舱 。 因为这些都是未知的 , 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 , 危险系数十分高 。 所以能出色完成这两种任务的航天员必定是英雄 。 第一次上太空的是杨利伟 , 第一次出舱的翟志刚 。 所以只有这两人获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 。
推荐阅读
-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中国天眼,究竟能干什么
- 纳米泡沫混凝土技术先进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 神舟十三号返回过程,航天员看似简单轻松,实则危险重重
- 神舟13要回家啦!一次性验证5大核心技术!还有一个重大进步
- 科学家怀疑有外星人在操纵地球?太阳系中,被发现三处不寻常
- 神舟十三号圆满成功!美国封锁失败,申请中国空间站项目被拒绝
- “太空三人组”回家了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