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夜幕降临 , 仰望天空
你是否早已对珞珈山上的
神秘光束或光团
产生了满满的问号?
快跟随珞珞珈珈
一探究竟吧!
你看到的是什么?
“神秘光束”其实是珞珈山上的湖北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射的激光 。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周军告诉珞珞珈珈 , 它们是为了探测大气环境参数、记录天气过程而发射的 。
2022年4月8日 多系统联合观测 。
激光是如何进行探测的呢?周老师向珞珞珈珈科普:“激光照到大气成分后 , 会和其中的粒子进行相互作用 , 产生回波 。 回波包含了被探测对象的信息 , 通过对回波的分析 , 可以实现对大气环境参数的遥感测量 。 ”
多系统联合观测航拍图 。
不过 , 大家也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哦 , 发射的是激光 , 但我们看到的其实并非激光 , 而是激光打到大气中的粒子上后形成的散射现象 。
最明显的散射现象通常发生在阴雨天气 , 此时会形成肉串一样的神秘光团 。 “肉串”上的“肉”是有水汽的地方 , 因为激光照到上面发生了散射;“肉串”上的“串”则是有干净空气的地方 , 因为激光直接透过干净空气 , 几乎未发生散射 。
两台532nm偏振激光雷达在雨夜中的联合观测形成肉串一样的神秘光团 。
你看不到什么
珞珈山上的这个观测研究站已经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精准探测大气温度剖面的、基于单支谱提取的纯转动拉曼激光雷达等多台大型激光雷达 。
七台雷达在夜晚同时探测 。
虽然这些激光雷达大部分都可以在白天工作 , 却只有在夜间可以被人们清楚地看见 。 “由于白天天光背景较强 , 所以激光雷达即使在白天工作 , 我们也难以在远处用肉眼分辨出激光波束” , 周老师解释道 。
其中偏振激光雷达不仅不分昼夜 , 还可不分晴雨 , 近乎“全年无休” 。 但是当单支谱测温激光雷达开启后 , 由于它发射的激光的光强相对于偏振激光雷达要强许多 , 当其开始运作时 , 偏振激光雷达发射的光线会显得较为模糊;只有当其关闭的时候 , 我们才能较清晰地看到偏振激光雷达发射的细细的绿色光束 。 晚归的WHUer可以在武大上空看到这些光束 , 陪伴你回宿舍呢~
单支谱测温白天工作内景 。
至于全天候紫外大气综合探测激光雷达 , 由于其发射的紫外光的波长超出人眼可见的波段 , 我们始终无法用肉眼观测到 。
神秘光束的背后是谁?
自2007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湖北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大人就一直在不断探寻着大气遥感的奥秘 。 “求真求实、努力探索”是团队的核心共识 。
研究站俯瞰图 。
目前 , 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教师 , 学术研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条件非常有利于人才培养 。 从高水平探测平台的设计与制作 , 到遥感观测数据处理分析 , 再到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 一系列的科研过程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一流的遥感探测设备是如何建立和工作的 。 在深度参与科研的过程中 , 学生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 为今后的学术道路提供强大助力 。
团队部分师生合影 。
与传统探空气球将传感器搭载在移动平台上的原位测温方式相比 , 激光雷达测温能够做到实时、精准、非介入性观测 , 并可获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高度剖面 。 此外 , 对于大气环境监测等方面 , 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测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2021年1月19日晚20:00-21:00LT , 激光雷达原理样机探测的大气温度剖面与当晚20:00LT的无线电探空仪的温度数据剖面对比 。
推荐阅读
- 世界4大未解之谜:第1个是天外来物
- 兄妹三个,因为两套房子,最终反目成仇
- 宇航员积攒了半年的排泄物,足足有400斤,带回地球还是丢到太空?
- 17年来飞船首次垂直落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回家,落妥后骆驼到场
- 追逐10年时间!飞船终于抵达40亿公里外的天体,看到了另一种风景
- 神舟十三号返回,天宫空间站何时完工?只需不到9个月时间
- 神十三乘组返回地面!返回舱直立着地,航天员出舱后如何再适应?
- 《Science》强大而快速的水凝胶执行器!
- 感觉良好三人组,太空出差183天,今天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