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打脸欧美,这趟旅程挺“解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月16日 , 阔别祖国183天的“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回来了!而这一次的返航 , 给咱们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惊喜 。
第一个惊喜
第一个惊喜是快速返航技术 。 去年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返航用时28.5小时 , 当时已经创造了中国的最快纪录 , 但这一次 , 记录被再次刷新了 。 神舟十三号的返航 , 只用了9小时左右 , 仅仅不到200天的时间 , 咱们的科学家就把时间缩短了近20个小时 , 看得一众国外媒体“目瞪口呆” , 直呼中国又创造了“奇迹” 。 而“自学成才”的航天科学家们 , 是通过一次次的计算和实验中总结出的经验 。
对于宇航员来说 , 这是把“长痛变成了短痛” 。 对于航天员来说 , 两个时刻最为煎熬 , 那就是“升空”和“返航” 。 火箭升空时 , 强烈的加速度 , 会让宇航员们的血液上涌 。 杨利伟曾在《太空一日》中这样描写:“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 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被撕裂了 , 感觉自己可能还不行了” 。 返航时 , 返回舱急速坠落 , 会造成强烈的失重感 。 普通人可能会在强烈的眩晕下 , 连苦胆都吐出来 , 即使是训练过的航天员们 , 也很难承受 。
第二个惊喜
第二个惊喜是 , 这一次除了“快”之外 , 这次返航还做到了“稳” 。 从直播中可以看到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 , 几乎是垂直降落在地面上 , 此前咱们的返回舱虽然也能安全降落 , 但基本上都是歪歪斜斜地平躺在地面上 , 而这一次咱们的返回舱“站”了起来 ,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姿势不同” , 这说明咱们在速度、落点等数据的计算上 , 进一步缩小了误差 , 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优雅” 。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技术突飞猛进 , 不代表我们跻身前列” 。 美、俄之间的技术差距 , 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 俄的载人航天飞船返航 , 只需要经历4小时 , 比我们快了一倍 。 但这就能“稳坐钓鱼台” , 其实中国在无形之中给美、俄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 压力来自于哪呢?
咱们为什么被排挤
第一点是发展速度太快了 。 咱们的航天技术为什么老是被围剿 , 老是被排挤?原因是咱们的科学家们太有“灵性” , 一学就会 , 一点就通 。 这让国外的航天科学家们 , 根本就不敢跟咱们玩 。 老美从发展航天技术开始 , 载人航天飞船进行了180多次飞行 , 有353人进入太空 ,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而中国从神舟五号开始 , 只进行了8次载人飞行 ,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也只有13人 , 如今中国摆出了一副要超车的气势 , 这放谁心里能好受 。
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
第二点就是堵不住 。 中国航天从起步开始 , 老美就一路封锁 。 老美曾出台过两次文件 , 想要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扼杀 。 第一次是1998年的《考克斯报告》 。 这份报告里 , 老美不仅诬陷中国 , “窃取自己七种核弹头和中子弹的秘密” 。 还谎称中国派科学家 , 以旅游、学术交流、投资等多种形式“偷”自己的技术 。 甚至连中国的洲际导弹也被说成是“抄来的技术” 。
欧洲收了钱就跑路
面对老美这种给中国“扣帽子”的做法 , 欧洲各国“装疯卖傻” , 一副“大哥说啥就是啥”的态度 。 1999年欧洲为了摆脱对于GPS的依赖 , 公布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 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计划之初 , 欧洲主动邀请中国加入 。 当时咱们投资了2.3亿欧元 , 希望能够在技术上交流合作 , 可是欧洲是怎么做的呢?欧洲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拉了一条“安全线” , 只让咱们的科学家站在安全线以外“观摩” , 最后甚至把咱们赶了出去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三成功着陆,尽显大国风范,我国会成为第二个国际空间站?
- 亚马逊河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连当地人都不敢在里面游泳?
- 如果能看见整个宇宙,那它会是什么形状的?答案使人好奇
- 虫洞无法穿越时间,仅是空间捷径?科学家认为人类无法穿越虫洞
- 回顾: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神舟五号杨利伟以命相搏,所有人都捏一把汗
- 神舟十三号“下班”后 下一步空间站建设怎么走?
- 真的有自由能吗?
- 1967年,明知道不能活着回来,为何苏联宇航员还是要执行任务?
- 「立德树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