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宇航员叶光富出舱之后 , 向全国观众比了个“心” , 给我们疫情笼罩下的生活带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 不少人感叹 , 空间站有条不紊地运行表明 , 咱们的航天事业是越做越大 , 越来越好了 。 同时啊 , 不要忘了初衷 , 天宫空间站的确是“雪耻”了 , 但咱们最终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是要为地球拼一个未来 。 这让我想起了中科院的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 。 一步一步 , 我们征服星空的伟大航程有了新目标 。
开普勒望远镜 , 地球之眼行军打仗 , 事先都要侦测地形 , 制定作战图 。 咱们“出地球” , 其实也是
这个事情 , 干出点成绩的 , 当属“开普勒” 。 2009年3月7日 , 一枚运载火箭搭载着太空船(开普勒望远镜) , 从佛罗里达出发 , 升入太空 。 太空船质量高达1039公斤 , 望远镜口径0.95米 , 主镜1.4米 , 视野(FOV)大约在伸直的一个拳头左右 。 看得远 , 看得清 ,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空望远镜 。 为了避免被遮挡视线 , 它跟随着地球 , 占据于太阳轨道 , 观测着美丽的天鹅座和天琴座 。
它就像地球长了“一双眼睛” , 不停地寻觅 , 所以我们又可以叫它“地球之眼”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NASA“开普勒任务”的第一目的 , 就是寻找拥有生命或者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地球2.0 。 这是一个大规模筛选任务 , 范围在银河系 , 重点是天鹅座和天琴座 。 其中 , 光是恒星的数量就超过了十万颗 , 更不要提行星了 。
为了完成任务 , 开普勒望远镜采用了“凌星法”观测方式 , 在九年多时间内发现了2662颗系外行星 , 银河系地图不断被填充完整 。 但遗憾的是 , 开普勒望远镜并没有完成它的核心任务:找到地球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地球2.0 。
地球2.0 , 遥不可及的梦想啥是地球2.0?顾名思义 , 就是和地球一样 , 可供生命存续的行星 。 要符合条件 , 光靠行星本身可不够 。
生命起源中 , 太阳几乎承担了所有能源供给 。 由此 , 地球就像是太阳的
在十万多个恒星体系中寻找 , 总能找到一个吧 。 很遗憾 , 开普勒虽然找到了一些类似的 , 在宜居带 , 体积近似地球的行星 , 比如开普勒-452b(也被称为地球表哥) , 但是这些星球都因为各种原因 , 很难在将来成为人类的“旅行”之地 。
重新出发 , 中科院地球2.0来了虽然强大的开普勒望远镜没能找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地球2.0 。 但好消息是 , 我们有了新的探测计划 。 这一次 , 我们的技术更强大 , 准备也更充分了 。
这个计划 , 被列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名字也很直接 , 就叫地球2.0 。 对于是否能够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 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非常自信 。 因为地球2.0总结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不足之处 , 并做出了两大改进 。
全新的望远镜第一个改进的地方是视场(这玩意决定了望远镜的视野范围) 。 我们认为 , 开普勒使用的是较大的单个望远镜 。 背景噪声大 , 视场太小 。 既妨碍了观测范围 , 也影响了观测精度 。 所以 , 我们提出新的方案 , 使用多个小望远镜进行组合观测 。
推荐阅读
- 神十三航天员已回归,神十四6月才发射,无人值守空间站安全吗?
- 火星的科学小知识
- 火星北半球的平坦特征,证实了火星上古代海洋的存在
- 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间8小时,俄罗斯联盟号只需4小时,有差距吗?
- 不祥之兆降临?2022年“四星连珠”即将上演,清晨连成,肉眼可见
- 鲜为人知的大才,折服爱因斯坦,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点的创造者
- 黑洞,或有慈父的情怀?
- 美国宇航局做广告:“使用二手助推器也是可以发射军事卫星的。”
- 太阳系被宇宙泡泡和外界“隔离”?科学家提出一项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