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水借兰天之色,本属一色,碧水兰天一个意思 。古人称水坎为黑,黑有煮青之说,青出于兰胜于兰,等 。实际水性烟花只是借光借色随性而已 。

其他网友观点

答:谢谢你的邀请 。

碧字是形容清澈蓝绿色的意思 。我们通常形容大海是碧海,也有时形容大海,是蓝色的海洋,蓝色的海洋水是近海,绿色的海洋水是深海 。

同样我们有时候,形容天空无云,是碧绿色的天空,也有时形容天空无云是蓝天,绿色的碧空一般出现在立秋之前,蓝天白云一般出现在立秋之后 。

由此可见,古人诗词里面,提到的碧水和碧空的碧字,相同之处都是用来形容水和天空颜色的,即:蓝绿色 。不同之处就是用碧字,一个形容的是天空颜色,一个是形容大地中的水颜色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你有何高见?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感谢邀请 。

古诗里“碧水”和“碧空”的“碧”,是一个意思——像青玉一样晶莹剔透的颜色 。到底是绿是蓝,其实不必较真的 。这就像“怒发冲冠”的诗句一样,发再大的火儿,大约也不可能头发直立,把帽子顶起来 。艺术允许夸张 。平淡无奇一定不会是好作品了 。

鲁迅讲过文学的夸张问题 。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好诗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是瞎说了 。

“碧”,不涉及夸张,但属于“赋比兴”的艺术意境 。

对李白诗里的“碧水”和“碧空”,大约也要融入他的全诗去感受 。

《望天门山》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卷,平缓中却十分气魄 。试想一下,如果说“绿水”或“黄水”,感觉会怎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此诗中的“碧”字,也极恰当 。不说“蓝天”韵律上未必合适,意味可能也差了很多 。

这两个“碧”,其实都来自青玉 。怎么知道呢?

唐代贺知章的《咏柳》诗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碧玉”,就是青玉 。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盛产青玉之昆仑)

《说文解字》说:“碧,石之青美者 。从王石白声 。”

从“王”就是从“玉”,玉为石,所以亦从石 。“碧”和“白”,古音均在五部,因此“碧”为“白”声 。

段玉裁说,“碧”字是形声包会意 。从玉石,是以形说义——玉石;碧色,青白金克木之色 。

甲骨文中未见“碧”字 。这个字,当造于周代,和当时的玉文化迅速发展有关 。

《山海经.西山经》云:“高山其下多青碧”,说昆仑山盛产青玉 。《北山经》云:“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 。

《淮南子》说:“昆仑有碧树” 。《注》曰:“碧,青石也 。”

所以,“碧”,后来即指青玉,或者是青玉一般的颜色 。

比如,“碧瓦” 。杜甫诗云:“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碧瓦是青玉色的瓦 。

比如,“碧霄” 。李白诗曰:“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还是指天色,不过是晚上 。还有“碧汉”,亦指天空,是阳光普照,万里无云的景色 。“碧云”,则一般指傍晚 。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可是,“碧血”一词,难道是说血色如青玉?不是 。

元代郑元祐诗曰:“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这是用了《庄子》的典故 。《庄子.外物》云:“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这是说,周朝大夫苌弘一生正直敢说话,遭忌被杀,他的血被拥戴者所收藏,三年化为碧玉 。

于是,有了“化血为碧”和“碧血丹心”的说法 。

这也是人们以青玉之晶莹剔透,来赞美敬仰之人的崇高品格 。

【古人诗词里边提到碧水和碧空两个碧有什么区别?】艺术,比如唐诗,是形象思维,就不能用研究科学的逻辑思维去剪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