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秋后加一伏”一说?


为什么有“秋后加一伏”一说?

文章插图

秋后加一伏,也叫秋老虎,

收秋的时候,下午的太阳更晒,天更热 。

俗语说,立秋还热45天 。立秋只能算热天过半了,真正凉快到仲秋了 。

秋后加一伏与头伏、中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头伏和中伏昼夜皆热,尤其是闷热、湿热的天气最让人苦不堪言,

而三伏即末伏则是白天热晚上凉,说热那也只是早上的九点至下午的四点之间,其余时间应该都是凉爽的 。

在承德,立秋这天开始,夜晚就开始凉了,睡觉需要盖薄被子,早晚也很凉爽,是一年里最舒服的时候 。

其他网友观点

伏:蜇伏,暗藏的意思 。

入伏了,天太热而暴 。中午前后阳光直射而人和动物,虫,鸟,鱼等难以承受且十分难受,唯有躲到荫凉之处方能凉爽而自在 。此时,除了金蝉在树枝荫凉处展翘高歌外,无一物能承受阳光直射的高压态势 。

伏天里,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节,且阳气最旺之時 。天下自然之象则为阳旺而阴弱,阴旺而阳弱 。阴旺阳退,阳旺阴蛰 。是以三伏天时,在阳气最旺之时,自然之中的阴气则自然而然的就蜇伏起來了 。伏天的地下之阴唯有在强烈的日光照射的挤压下,才能往地表以上冒出一部分湿气,这就是阴潮 。日头越毒,上潮越大 。而蛰伏的阴气,只有等到秋分后,才敢一步步往外生发 。到冬至时,也会达到生发极至 。那时,则为阴旺而阳弱 。

伏天,为何会有秋后加一伏呢?这个问题我曾阐述过几次了 。关于秋后加一伏,它并不是说年年都有秋后加一伏,这个加字是加到什么地方了呢?其实它是加到了凡是中伏有二十天的年份了 。凡是中伏是十天者,秋后自然就有一伏,是不用再加一伏的,它的伏天总共只有三十天 。它是夏至晚的特征 。

伏天,入头伏是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十天干的循环),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立秋时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为笫五个庚日 。但是,有些年份,便出现了中伏二十天的情况,这二十天加上头伏已够三十天了,但是此时尚未立秋,因为秋后势必还有十天的暴热天气气象,十天过后,便到了闷热之秋了 。所以这立秋之时的十天里,必须得算在伏天里 。是以才有秋后加一伏之说 。若中伏是十天者是不用加的 。

在秋后加的一伏里,即是出现秋老虎天气,它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秋老虎,它只能算是伏天秋老虎 。而真正意义上的秋老虎是在立秋后的第十一天开始到白露节的前五天时间里,共有二十五天时间,在这二十五天里出现的中午连续三十五度以上的五天时间以上者,方为真正的秋老虎天气 。有些年份,秋老虎会有一到三次的出现情况 。

【为什么有“秋后加一伏”一说?】秋后加一伏,是尚属有暴热天气存在,加一伏过后,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而初秋是闷热型的腌臜热,这个腌臢热,在农民收秋时节尤为显象 。早晚寒凉,上午十一点至下午四点以前,是最难受人的 。它比伏天的直热更不好受 。而这个热,会一直持续到白露节尽的四十五天里,也就是说,秋季的九十天时间里,前四十五天都是属于腌臜热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