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兽 | 我们如此相似又不同( 二 )

不一样 , 思考的方向也有所区别 。 的思考比较无我 , 好奇心很单纯 , 并非特意出于某个目的或者某种使命 。 田村的自我意识非常强 , 并且很早就意识到这点 。
「我认为 , 苍蝇也好、蜘蛛也罢 , 都只是遵照命令而行动着 。 我觉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接受着某种命令而活着 。 人类没有接受到命令么?我在夺取人类大脑的时候 , 收到了一个命令 。 说 , 吞噬掉这个物种」
看这一连串的我我我\uD83D\uDE05田村的思考从一开始就是不断深挖自我的过程 。 它察觉到原始的冲动 , 就想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冲动 , 自己又该以何种方式存世 , 是只在哲思的道路上苦苦追寻生命之意义的寄生兽 。 用它自己的话说「我一直在思考(中略)每当我解开一个疑惑之后 , 又会出现另一个疑惑 。 追寻开始、追寻终结 。 」集合同伴、创建寄生兽组织、进行交配和集合体实验等 , 都是它思忖的副产品 。 在此过程中它意识到人类社会运作起来会释放的能量远非少数个体杀戮能力强的寄生兽所能比 。 因此得出寄生兽的生存之道并不是原始力指令中的杀戮 , 而是要与人融合共存的结论[1
。 它去大学听人类学的课程 , 还尝试模仿人类的行为 , 并细细体会自身状态的变化 。 如果说是被新一耳濡目染渐渐怀有了友情 , 田村则是通过思考最终获得了「舍己为人」这个一开始不存在于「命令」中的指令 。
面对三个部下的围剿 , 田村颇感欣慰:
「我们寄生生物的行动和想法 , 通常都是非常合理 , 并且简单明了的 。 我曾经认为能组成一个非常统一的组织 。 但是看来我错了呢 。 但是 , 包括我在内的寄生生物 , 相互之间有着如此巨大的个体差异… , 拥有着自己的个性 , 这令我感到非常高兴 。 」
共性固然重要 , 但决定「我之所以为我」的东西尤为可贵 。 男主新一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具体可参考这篇评论)就是作者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何为个性的另一条路线 。 对待弱者的态度、对待强者的态度、对待小动物的态度、什么时候会流泪、什么时候会开怀、什么时候会奋不顾身 , 『寄生兽』意欲告诉读者 , 人所拥有的感情才是决定「我之所以为我」的东西 。 田村妈妈初见被寄生兽占据了的田村 , 立刻认得这不是自己的女儿 , 皮囊之下是本质 。

村野里美天天就这句台词 。 存在感好薄弱的花瓶女主
有观众短评本作是呼唤环保与生物平等的片子 。 尽管动画里没有明确的倡议(漫画不知是否有明说) , 但的确有这样的成分在 , OP的歌词把这层含义又强化了 。 维基百科上说 , 原作暗示那些板栗状孢子是从森林里飘出来的 。 新一与后藤对决的森林里有座垃圾山 , 最后杀死后藤的也是垃圾山产生的剧毒 。 也许孢子是从垃圾堆中诞生的?给寄生兽下了指令的「神」大约就是自然吧 。
【寄生兽 | 我们如此相似又不同】『寄生兽』漫画原作在1995年的时候就完结了 , 至今已有二十余载 。 里面的很多思辩放眼现在的动画界已不再陌生 。 但岩明均通过严谨的构成以及合理充实的讲述 , 将思考的起与止自然地融汇在故事中 , 于是乎真正唤起读者与观众的共鸣 。 好的作品历久弥新 , 『寄生兽』位列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