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兽 | 我们如此相似又不同

文章图片
第一次接触『寄生兽』时还是小学生 。 从同学的漫画杂志里看到动画开场的那幕:男子的头突然裂开 , 像章鱼伸开触角 , 「嘎吱」一声咬掉了毫无防备的妻子的头 。 我的『寄生兽』漫画之旅戛然而止\uD83D\uDE05现在过了惧怕的年纪 , 终于以看动画的形式完成之前未尽的旅程 。
鉴于有经典的完整原作支撑 , 虽然是半年番的长度 , 却没有敷衍差事的日常篇 。 故事一直集中在主线推进上 , 节奏颇
悬疑恐怖类作品大多为了惊悚而惊悚 。 本作中的「怪物」—— 寄生兽 , 乍一看很惊人 , 但不流于形式 。 细想之下具有奇妙的合理性 。
从板栗果一样的硬壳中诞生的寄生兽是体如蠕虫的生物 。 其腔肠类外形从人类的常识来讲是非常原始、低等的 。 它有很强的本能 , 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宿主(即人类) , 也很明确要寄生在什么部位(即大脑) 。 天然得知道要选择指挥万物之灵长的司令台 , 听起来真是聪明的不可思议 。 其实现实中很多寄生生物的生存方式也非常具有针对性 。 比方说下图开
寄生生物之外更大的寄生族群是病毒 。 专门针对人的病毒有天花、麻疹等等 。 如果我们能肉眼看见这些小灾星侵蚀破坏细胞的过程 , 恐怕会跟看到寄生兽一样吓到两眼翻白 。 寄生兽只是恰好选择了人类 , (至少在初级阶段)把人当作主食而已 。 作为思考的第一步 , 『寄生兽』首先抛出的是生物的共性 。
比如进食「只是为了吃 , 那是生物的必然行为 。 」
再比如利己准则 。
其他的共性还包括能散发出本物种所特有的信号 , 也能感知危险 。 寄生兽以特定的电波告知同类自己的位置 , 最大感知范围是300米 。 绝大多数情况下 , 这个电波传递的是杀意 。 如果个体有意向交流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定位同伴 , 通过宿主的嘴巴传递信息 。 就好比兽类去蹭树干或者撒尿 , 用气味标示自己的领地或者呼唤异性;蝙蝠用特征信号告知彼此 , 避免交通事故 。 虽说是为了故事发展设定的 , 却很能反应作者的认真态度与功力 。 作品后半段 , 善于观察总结的田村玲子还发现人类幼体对「恶意」敏感度比成熟体高 , 也是与情节融合很好的的巧妙细节 。
右
有共性为基础 , 『寄生兽』
寄生兽刚刚破壳
田村玲子是作品中另一只思考达「兽」 , 如果来场寄生兽大逃杀的话 , 它恐怕会是最后的赢家 。 因为觉得右和新一的融合有趣 , 特意选择对主角组进行观察日记 。 但它的个性和
推荐阅读
- 我们的大脑可以接受那些波段
- 真正困住我们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人的大脑就是监狱,必须坚持锻炼大脑形成越狱
- 科学知识|缠结耳机可以教给我们关于DNA的知识
- 恭喜詹姆斯!湖人酝酿3换1交易,威少迎喜讯,甜瓜魔兽可以留队
- 我们的宇宙有尽头吗?宇宙是否存在边缘?宇宙是限的还是无限的
- 无人值守的时候,空间站会被偷或者被钻孔吗?我们早有防备
- 牛顿大炮:让我们知道空间站,为什么围绕地球运行不会掉下来
- “航天员把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对生命负责!”的启示
- 我们比镜子中的自己丑至少30%|科学角度解释不上镜的原因
- 清道夫鱼日益泛滥,可能被我们吃成濒危物种吗?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