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澜沧县崇山峻、群峦迭 嶂江河遍布,天高皇帝远,所以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荒芜地 多的各民族土著人,宗族观念淡薄,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取名的方式也非常特别 。或是跟12生肖取名,或是从大到拉祜弦子小取名,或是由和尚取名 。好几个民族婚前是父母取的乳名结婚之后就得自已再取一个名 。有的是当和尚时一个名,脱俗后再取名 。总之,在同一个地区找个人不容易,因这里同名同姓的太多了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男取扎女名娜的拉祜人
拉祜族虽然是迁徙民族,但在澜沧定居的时间也有数百年了 。据一些资料所说,解放前,拉祜族的家庭形态,多数地区已由氏族部落过渡到个体家庭 。不过我们7月在所有拉祜村寨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人习惯用“部落”两字,虽然大多村寨人的姓是解放后才有的,但多是一个部落一个姓 。所以一个大寨多的也只有三五个姓,一个自然寨,即独立几户、几十户人家聚居的,过去称生产队的自然寨则几乎都是一个姓 。如我们到木嘎的勐糯村,是个村民委员会,下辖6个自然寨,19个村民小组,737户人家,2868人 。这个大寨年人均口粮337公斤,2001年年人均收入368元,主要经济来源是茶叶、养殖业 。勐糯是个大寨 。以张姓为主,还有李姓 。许多家庭夫妻同姓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在取名的习俗上,有着本民族特定的习俗 。前面所说,拉祜人图腾“厄萨”,拉祜的祖先崇拜是雌雄性,即父母神扎迪娜迪 。在拉祜人的心中,父母亲是同时从葫芦里走出来的,而且是兄妹,所以拉祜取名就按传承的拉祜人类创史中的神话传说取名 。客观地说拉祜人历史上还是有姓的,如是男都叫“扎”,是女都叫“娜” 。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根据拉祜扎迪娜迪始祖的名所定的呢?拉祜人的名是按12个养育扎迪娜迪12个孩子的动物属年取的名 。如牛年出生的叫努,即男叫扎努、女称娜努 。这种简单、方便记忆的取名也反映了拉祜族的思维方式还相当古朴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在拉祜族语中,扎,意为强悍、勇敢;娜,意为娴淑、苗条(婀娜) 。也就是说,拉祜人希望他们的后代男的承先祖的意志,强悍、勇敢;女的承先祖的品行,娴淑、长得苗条漂亮 。拉祜人取名按12属相取名 。拉祜族信奉的12生肖与汉族一致 。在木嘎和糯福拉祜族地区采访时,不论是拉祜纳还是拉祜西,说起取名的习惯都是一样的 。在拉祜地区,按出生那天的时辰取名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的属相与父母亲的 雷同时,就改用时辰属相取名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我们在木嘎的动糯村听老人讲,拉祜人把一天划分为天亮、日出、中午、下午、傍晚、半夜 。天亮时为“体”(拉祜语称天亮为母体),天亮后出生的孩子,男为扎体、女为娜体;中午前后出生的孩子叫“吾”,男为扎吾,女为娜吾:傍晚出生的孩子为“耶”,男为扎耶,女为娜耶;半夜前后出生的孩子叫“克”男孩叫扎克,女孩称娜克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竹塘大塘子拉祜寨村主任告诉我,拉祜取名还有一种称呼:如果孩子的生日属相与长辈相同了,还可以按父子联名,母子联名的方法取名 。像我这样,我按与父亲同属相的名字还可以叫“刘扎丕雅咪娜丕”(刘扎不的女儿娜丕)我儿子则称为“娜丕雅八扎丕”(娜丕的儿子扎丕) 。或者按儿女对长辈的称呼,如汉族的娃他爹,娃她妈 。拉祜语称父为巴,称母亲为耶 。我父亲的全称是“扎丕,娜儿巴”(娜丕的父亲),别人按我儿子名称呼我为“娜丕,扎儿耶”(扎丕的母亲) 。
生活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各民族土著人,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姓只有名
文章图片

在拉祜,除了父子联名、母子联名外 。还有其他几个特点——如新生儿出生体弱瘦小,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强壮健康,就会给孩子取一个很大气的名叫“海” 。男叫扎海,女叫娜海 。若就按瘦小取名,男孩称扎给,女孩称娜给 。所以在拉祜地区,听到谁的名,你就会很快知道他多少岁或什么属相,或小时候身体怎么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