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从动物变成植物,它吃掉自己的脑子!没想到最后被端上了餐桌( 二 )



不过可惜的是 , 海鞘能逃过鱼类的眼睛 , 却没有逃过人类的餐桌 。 大部分的海鞘喜寒 , 在高纬度海域海鞘个头相对较大 , 因此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就有食用海鞘的习惯 。 将海鞘带根撬起 , 剪下入水和出水管 , 纵向剖开后 , 被囊和肉质可轻易剥离 , 去除鳃和内脏 , 只留下最干净的肉质 , 一道简易的海鞘刺身就已完成 。

它的味道是极致的鲜美与苦涩的碰撞 , 让人又爱又恨 。 为了能从味觉中萃取这份鲜美 , 常常搭配柠檬汁、辣椒油来遮住海鞘中的异味 , 将海鞘亲切称为海菠萝的韩国人则十分喜欢食用蘸满醋酱的海鞘刺身 。

海鞘也是一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海鞘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 , 都被认为是有害的 。 因为绝大多数的海鞘都具有污损性 , 它们附着在船底、港湾码头、养殖网笼 , 会带来船体吃水加重、分泌物腐蚀船体、养殖网笼水质流动差等负面影响 。 海鞘如果附着在远洋海舰的底部 , 还会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 , 因此船舶和水产养殖业都将它视为大海中的“害虫” 。

然而 , 随着对海鞘的研究 , 人们发现海鞘自身富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十分全面 , 含量虽然不及高营养的海参 , 但数量绝对领先 。 同时海鞘有与细菌、微生物共生的习性 , 在共生的相互作用下 , 研究人员在海鞘身上发现了1000多种微生物天然产物 , 这些天然产物极具研究价值 , 很有可能给生物、医药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

海鞘种类庞大 , 与其共生的生物受环境等方面影响并不固定 , 所分泌的天然产物差异很大 , 这是一项系统和深远的研究课题 。 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新的分泌物质 , 因此对于海鞘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 科研人员意在最大化地利用它的价值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就是有一些特别的生物不走寻常路 。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基因突变 , 诞生了欧洲复制虾 , 可以实现孤雌繁殖;灯塔水母在水螅体和水母体不断轮回 , 寿命成为未知数;鲎完全能够适应环境 , 在2.4亿年前就已停止了进化 。 海鞘的独特并不是一个个例 , 在大自然面前无奇不有 , 因此请抱有一颗好奇的心 , 等待神秘面纱的揭开 。


参考文献
1.韩帅帅等 , 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 知网 , 2018
2.张晓凌 , 海鞘摄食、呼吸和排泄的研究, 知网 , 2004
3.程佳威等 , 海鞘生物黏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 知网 , 2021
【为了从动物变成植物,它吃掉自己的脑子!没想到最后被端上了餐桌】作者:树懒 审核:henna 校稿编辑:李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