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线】
_原题:
航天题材影视剧:从神秘高冷走向深入人心
【航天题材影视剧:从神秘高冷走向深入人心】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陶稳
抬头仰望星空 , 你是否也会对浩瀚的宇宙怀有好奇?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前 , 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出差”半年后 , 带着亿万国人的期待平安返程 。 此次太空探索之旅的成功 , 再次燃起人们对祖国航天事业成就的自豪与激情 。
近年来 , 伴随祖国航天事业同步发展的 , 还有航天题材的影视剧 。 近期 , 央视推出的两集纪录片《下一站 , 火星》 , 以“天问一号”的飞行历程为线索 , 梳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缘起、研制历程及目标 , 观众得以见证一项伟大航天工程的诞生 。
正处于创作阶段的电视剧《飞天英雄》 , 将以航天员的成长经历为故事线 , 展现航天员们刻苦训练、勇于风险、为国出征、创造飞天奇迹的故事 。 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航天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 一个个深沉激昂、感人肺腑的航天故事 , 也让探索浩瀚宇宙的激情感染到每个普通人 。
去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问天》 , 通过写实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 生动展示了中国神舟载人飞船上天、北斗成功上轨、嫦娥四号登月等重大航天事件 , 同时展现了年轻一代航天人在老一辈科研专家的带领下 , 一步步将航天强国梦照进现实的坚持探索精神 。
都市爱情剧《你是我的荣耀》 , 剧中男主角于途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 向观众展现了航天工作中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持 。 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阐释出航天人独有的浪漫和无悔付出 , 同时也激发很多人对航天事业的尊重和向往 。
影视剧让航天英雄们的工作和生活走进大众视野 , 让人们见证了航天人的坚守 , 同时也让人们看到英雄在光环之外的平凡生活 。 在《理想照耀中国》望星空篇中 , 以真实故事为原型 , 描述两代航天人的情感故事 , 感动了很多人 。 在影视剧的刻画下 , 宇航员、航天人不再是高冷的代名词 , 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 观众通过共情他们的成长经历 , 对航天工作产生更深入和直观的认识 。
除了讲述航天人物故事 , 很多航天题材的影视剧还专门邀请专业航天设计师指导相关剧情 , 通过还原航天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 增加专业性 , 让观众融入航天场景 。
《问天》总制片人梁水宝表示 , 剧集在创作中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等单位指导 , 剧中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卫星发射场、飞船着陆场等大型场景 , 也全部采取实景拍摄 , 努力还原真实场景 。
此前 , “天问一号”升空后 , 随即播出的科学短纪录片《Hi , 火星》 , 摄制组更是在发射前40多天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 , 追踪记录了这项“问天”工程最后的日夜兼程 。 201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更是激发人们对外太空的无限想象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航天梦 , 不管是《飞天》里讲述的第一代航天员的太空梦 , 还是《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里的少年流浪兄弟因神舟飞船成功着陆而受到的心灵洗礼 , 还是《我和我的父辈》之“诗”里 , 为火箭研发固体燃料父亲 , 在写给孩子的诗行里流露出对事业的热爱与赤诚 , 航天题材影视剧既是对祖国航天成绩的讴歌和颂扬 , 同时也是记录和激励 , 激励年轻人去实现他们那代人的航天梦 。
推荐阅读
- 3名宇航员离开后,中国空间站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置期,该怎么办
- 撞击小行星!我国最新航天计划曝光:发射嫦娥6-8号、探测木星等
- “东方红一号”:开创中国卫星发射的新纪元
-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冷静
- 我国将建立“近地行星防御”体系?航天局证实,为了应对潜在危险
- 太阳大耀斑爆发 2025年前后太阳活动达到高峰
- 2手飞船3手火箭要送4名游客上天?
- 18个!各国原来发射过这么多空间站,我们差点就有天宫三号
- 盘点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三次濒临死亡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