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饲料加工(来源:Wiki)
这些饲料的大面积使用源于1981年英国政府制定牛饲料加工工艺允许使用牛羊等动物的内脏和肉骨作为饲料的政策 。 这些含有动物源性蛋白的饲料效果出奇 , 以一头牛为例 , 对其投喂的13种动物饲料中 , 有11种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达到了70%以上 。 而人类给动物开荤的奇效之下 , 却潜藏着巨大的传染病隐患 。
食草动物“开荤”与疯牛病
在英国及许多欧美国家的饲料加工厂 , 对动物性饲料的选择也有经济上的权衡 , 因为鱼粉的价格高昂 , 很多人便把目光投向相对廉价的羊内脏和骨肉粉 。 而制造用于这些内脏和骨肉粉的山羊和绵羊中 , 普遍流行一种神经性的传染病——羊瘙痒病 。 一旦牛食用含羊瘙痒病致病因子的动物性饲料 , 会通过几条传播路径受到感染 , 患上疯牛病 。
患有疯牛病的病牛(WIKI)
一是羊瘙痒病致病因子进入牛的消化系统 , 先进入血液循环感染淋巴细胞 , 再感染大脑神经系统 。 二是致病基因进入牛的消化系统后 , 先感染肠胃末梢等外周神经 , 再通过外周神经感染中枢神经 。 在此基础上 , 牛体之间的接触传染、母牛与幼牛的“母婴传染”、粪便等排泄物传染……
会使疯牛病在牛群之中蔓延 。 随后 , 这些含有疯牛病致病蛋白的产品便大量流入市场 。
反刍动物的胃部结构(来源:百度文库)
疯牛病高发地分布图(WIKI)
疯牛病致病因子在同类动物中较为容易传播 , 也可跨属传播 , 而且一旦成功跨属传播 , 在被传播属之间的流行就容易多了 。 更可怕的是 , 跨属之后的传播潜伏期还很短 。
疯牛病又叫“牛海绵状脑病”(BSE)是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 顾名思义 , 被传染的牛 , 其脑神经会呈海绵状 , 大脑功能减退 , 精神错乱 , 行动失常 , 最终导致死亡 。 而食用了染上BSE牛肉的人 , 会有患上“克—雅氏症”(CJD)的风险 。 这种疾病会让人的脑部也变为海绵状 , 最终因神经错乱而死亡 。从1986年英国发现第一例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的牛 , 到1996年英国19岁小伙斯蒂芬因食用患疯牛病的病牛牛肉而感染克—雅氏症死亡 , 截至2001年 , 整个欧盟国家就有18万人被克—雅氏症夺去了生命 。
近年来 , 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受着疯牛病的威胁 , 并且疯猪病、疯羊病的报道也开始出现 。 有鉴于此 , 我国防患于未然 , 农业部已于2001年发出通知 , 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 , 包括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干血浆和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 。
没有了动物性饲料 , 但又想让牲畜们快快成长达标咋办?近年来 , 在动物饲料上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出路 。 比如:充分利用熟全脂大豆、棉籽粕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例合理的植物蛋白资源;利用过瘤胃保护技术 , 使动物获得更多的能量 , 抑制蛋白质的降解 , 从而改进饲料的利用率;利用饲料添加技术等 。 原来表面上看着诡异的食草动物吃肉的现象 , 背后更蕴藏着一段更让人扼腕的传染病之殇 。
推荐阅读
- 一部好的科幻片,不但能带来视觉享受,更能给人予启示
- 恐龙灭绝新证据!美国发现一恐龙遗骸,来自6600万年前大灾难那天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变成白人?翻阅大量资料,终于找到答案
- 完全一致!北京本轮疫情4名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完成!皆与外埠相关
- 有史以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
- 植物定位中的红外探测技术,更适用于高光强下密集且大的目标反射体
- 美中不足,美国宇航局计划重新部署露西号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
- Science封面:基因泰克最新论文,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ESCRT
- 研究发现:人类卵子对某些人的精子更偏爱,主动为其“开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