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文章图片


“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文章图片


“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文章图片


“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文章图片


“妈妈,我想上幼儿园”,带娃居家的单调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软肋


文章图片


    \" class=\" list-paddingleft-2\">
  • 文|全文共2043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朋友婷婷发来消息:“一觉醒来 , 我们全家人都‘放大假’ , 我俩的上班区被封控 , 孩子学校停课 。 ”
我调侃她说:“这不是正好 , 你梦寐以求的休假生活来了 。 ”
婷婷说:“貌似是这样 , 可这样的休假 , 让人胆战心惊 。 ”
YQ反扑 , 很多生活在外地的朋友都和婷婷有相同的经历 , 前一天还在正常工作 , 第二天就被通知需要居家隔离 。

和先生聊起这些 , 我说如果突然被封控在家 , 会不会很慌张?是不是要提前准备些物资?先生建议我读一读杨绛先生的《仨人行》 , 他说:“或许会有那么一天 , 也表示我们需要静下来感受生活 。 ”
我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杂记” , 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感受 , 只觉得异常平静和知足 。 看着在家里打闹的哥哥和妹妹 , 我觉得也是一种美好 。
先生说:“比起生活物资 , 或许我们也需要多准备一些精神食粮 。 ”

宅家 , 你还能坚持多久?
生活突然被按下暂停键 , 被迫在家享受之前期待已久的“长假” 。 然而在家封闭还不到一周 , 人们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表现 。 闺蜜说宅在家说是身体上的享受 , 倒不如说是精神上的折磨 。
婷婷现在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亲密接触” , 因为她娃一直不太喜欢上幼儿园 , 她本想着这下孩子可是美呆了 。 谁知道在家还没待几天 , 孩子就主动说:“妈妈 , 我想上幼儿园 。 ”
婷婷哭笑不得 , 说:“这五岁的娃娃也耐不住寂寞 , 更别提大人了 。 ”

这让我想起了 , 杨绛先生在书中对他们生活的描述 。 即使处于异常艰难的阶段 , 被误解 , 缺衣少食 , 住宿条件恶劣 , 都不影响他们如期完成自己的工作 , 坚持阅读 , 泰然自处 。
反观当下的生活 , 我们大部分人都慌了 , 不知该如何自处 。 或许是我们太浮躁 , 或许是所处的时代更让人焦虑 。 但世事无常 , 谁能想到 , 自己会经历这突如其来的Y情 , 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 。
难道 , 我们天生就不具备“静下来”的能力吗?其实不然 。

静下来 , 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

帕斯卡尔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 , 不知道该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间里 。
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 , 提到人类大脑拥有一个“默认模式网络” , 或许可以解释我们静不下来的原因 。
研究发现 , 大脑中有一个复杂而高度整合的网络 , 只有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 , 它才会被激活 , 就是“默认模式网络” 。 虽然目前对这个功能还没有完全了解 , 但科学家认为它一定很重要 , 因为它消耗了大脑六到八成的能量 。
这个网络位于大脑前端和后端的阴影区域 , 当人类开始展望未来 , 和梳理过往的时候 , 这部分就开始活跃 。

在家其实并非无所事事 , 大人要么睡觉 , 要么刷剧 , 小孩要么上网课 , 要么玩手机打游戏 。 试想一下 , 真正静下来 , 让大脑放空的时间 , 有多少?
目前 , 种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充斥在生活中 , 让大家缺乏激活默认模式网络的机会 。 而这个网络能帮助大脑恢复活力 , 能更深刻看待事物 , 处理复杂思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