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常识):人造太阳

text":"在几年的考试中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趋势 , 那就是对于科技常识的考察点更加广泛细化 , 尤其是我们国家近两年的最新科技成果 , 这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 在我们刚刚过去的央视春晚中 , 只有人造太阳这一重大的科技成果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 那么人造太阳无疑是最新最热的考点之一 ,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造太阳 , 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一、什么是人造太阳?【(科技常识):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并不是大家想象的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创造出来第二个太阳 , 其实人造太阳只是我们口语化的一个简称 , 它的全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 而这也是、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 早在上世纪 , 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 例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都对此项目趋之若鹜 , 我们中国也加入了该计划的研究团队 , 而最初主导“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是欧盟的成员国 , 法国是东道主 , 同时法国也是该计划组织的总部 。
中国在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终于迎来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 这极大地振奋了每一个中国人 , 这是中国对于世界尖端科技的突破性贡献 。
二、人造太阳的原理是什么?在对该项目详细了解之前 ,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核聚变” 。 核聚变反应是物理反应中的一种 , 这种反应指的是质量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超高压的环境条件下 , 导致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 , 为两个原子核的相互吸引创造条件 。 一旦两个质量小的原子核碰撞在一起后 , 原子核就会发生融合效应形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 因此该反应又被称为核融合 。 在核融合的过程中 , 不仅仅有电子从原子中逃逸了出来 , 原子核内的中子也会出现逃逸现象 。 微观领域的电子和中子逃离原子 , 在宏观领域就表现为大量能量的释放 。 两个原子相碰撞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 正是因为这些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 , 使太阳上亿年源源不断发出光和热 。 人造太阳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 它要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 ,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来释放核能 。 但是太阳上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 就像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氢弹爆炸 , 它所产生的巨大的能量在一瞬间释放出来 , 而这只能起到毁灭性的破坏作用 。 为了让这种能量为我所用 , 需要将能量释放过程变成一个稳定、持续并且可控制的过程 , EAST正是起着这一转化作用 , 使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更加得平稳可控 , 能为人类所利用 。
三、人造太阳能干什么?众所周知 , 我们目前人类的能源结构还是以三大化石能源为主 , 即煤、石油、天然气 , 而这三大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 用一点少一点 。 为了使人类能够获取源源不断的能源 , 我们就需要找到化石能源的替代品 , 而人造太阳的用途就是恰好就解决了能源不足问题 。 核聚变电站成功运行后 , 将使人类摆脱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 给人类带来无限清洁的能源 , 就像太阳给我们的一样 。
【试题练习】(单选)1.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于2020年在成都建成 , 并实现首次放电 , 新一代“人造太阳”的名称是( ) 。
A.中国环流器一号M装置
B.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
C.中国环流器一号N装置
D.中国环流器二号N装置
【中公答案】B 。 解析: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 ,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