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伪装色,为何老虎长成了亮眼的金黄色?不会暴露吗?( 二 )


当然是不行的 ,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见过的绿色生物大多是什么 , 基本想不起来有什么动物的皮毛是绿色的 , 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 这是因为哺乳动物的毛发中就不存在绿色色素 , 因此再怎么变异都无法变成“绿色” 。


专家指出哺乳动物的毛发只具有两种色素 , 一种色素是使毛发呈黑色或褐色 , 另一种色素是使毛发呈黄色或橙黄色 。 有一些白毛动物 , 是由于它们的毛发内有无数细微的气泡 , 能将光线散射开的缘故 。

森林的绿色中橙黄色就是属于我们王者的颜色
可见 , 老虎并不是不想变绿 , 而是实在是没办法变绿 。 人类就不必为老虎瞎操心了 , 实际上人家身上不论是皮肤颜色还是花纹 , 没有一个是不符合“演化”的 , 每一个特征都是“为了捕猎而生” 。
比如说老虎身上的条纹 , 科学家表示 , 这种花里胡哨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好看 。 而是将老虎的全身拆解 , 没错在其猎物的视角来看 , 这样斑驳的分割会使老虎“庞大的身躯”轮廓被拆分 , 从而起到更好的隐藏效果!大家甚至可以将这种花纹和咱们军训时穿的迷彩服联系起来 , 就能够理解了 。

帅气的迷彩和老虎的花纹相似 , 看上去确实霸气了不少
总之 , 就别为老虎的颜色瞎操心了 , 这其实都是自然演化和选择的结果 。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老虎的猎物大多都是色盲 , 其实自然界中不少动物都是色盲 , 你知道有哪些吗?
动物界的色盲咱们在上文中提到老虎的大部分猎物都是色盲 , 准确来说在自然界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 比如说牛、羊、狗 , 甚至说算是人类远亲的猿猴其实也属于色盲 。 那么 , 为什么哺乳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会把自己变成“色盲”呢?

我们身边的狗狗就是个小“色盲\"
专家认为这还得从恐龙灭绝前的那个时代说起 , 原来那时哺乳动物就已经存在 , 不过介于地球是爬行动物的天下 , 哺乳动物的进化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 首先就是体型很小 , 并且为了能够避免和爬行动物碰面 , 哺乳动物的祖先选择夜间出门觅食 。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分辨颜色就显得不重要了 , 重要的是视杆细胞多 , 这样就能在弱光的环境中“视力更好” 。
反之 , 用来分辨色彩的视锥细胞其实对光线的感知并不敏感 , 因此这对当时偏好夜行生活的哺乳动物来说是没什么用的 。 因此 , 哺乳动物的色盲其实是“遗传”的 , 是因为那时候的环境需求 , 就一直将这一进化特性延续到了现在 。

动物中的“色盲”视角

科学家通过研究调控视杆细胞发育的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阶段中的表达 , 然后和斑马鱼比较 , 发现了将哺乳动物视锥细胞转化为视杆细胞的生物机制 。
当然 , 不仅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 就连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 比如说咱们熟悉的海豚和鲸鱼 , 它们都患有“蓝色色盲症” 。 换句话说人类眼中蔚蓝的海水 , 在这些生物的眼中是看不见的 。

海豚可是“蓝色色盲症”患者
对此古生物学专家表示 , 这应该是与它们早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 那是潜水中的碎石会反射蓝色光线 , 使得它们丧失了这种“色彩认知” 。 至于丧失了之后 , 会有什么影响 , 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 。
可见 , 自然界中的色盲还真不少!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里 , 也许在人类眼中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 但是在动物的眼中 , 这世界的色彩就是非常单一的 。 值得一提的是 , 自然界中不仅有色盲 , 还有不少生物的色觉超强 , 比人类还要厉害 。

色觉超强的动物们看这个色板图会是怎样的呢?
动物们的超级色觉一般来说 , 人类眼睛能够看到的光波波长在400到800纳米之间 , 这一范围内的光就是咱们说的“可见光” 。 而在这之外 , 其实还有不少广播存在 , 比如说红外光、紫外光之类的 。
但人类看不到不意味着动物看不到 , 一些昆虫、鱼或者鸟 , 就可以看到紫外光 。 甚至说上文中被咱们称为色盲的一些哺乳动物 , 像猫、兔子、驯鹿等等 , 它们都拥有紫外光色觉!

猫猫可是拥有紫外光色觉呢!
咱们人类如果想看到紫外光 , 不借助外物的话 , 那就只能在眼睛病变的情况下了 。 比如说白内障患者 , 他们的眼睛发生病变之后就能看到更紫色颜色了 ,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世界会不会就像是身处“消毒柜”中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