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浩瀚的太空 , 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 , 不过征服太空的旅程却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 相反 , 它充满了波折和意外 , 从而发生了许多让人感慨不已的故事 。
比如第一位太空人 , 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 比如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那句著名的宣言 , 但其实在前苏联 , 有位航天员本来可能取得比加加林还要高的荣耀 , 但却不幸在一次航天任务中牺牲 , 他就是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中校 。
从农夫到航天员1927年 , 科马洛夫出生在前苏联的莫斯科市 , 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人 , 尽管在当时很光荣 , 但却收入微薄 , 只能勉强撑起这个家庭 。
和那时很多普通工人子弟一样 , 科马洛夫本来的人生轨迹 , 大概就是上个普通的学校 , 毕业后进入工厂 , 和自己的父辈一样每天早出晚归 , 赚钱养家 , 直到退休 , 但是到了1935年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随后的德国入侵苏联 , 科马洛夫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
中断学业的科马洛夫 , 因为年幼还上不了战场 , 只能在后防区的集体农庄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
大概是因为看到德军的飞机时不时飞过头顶 , 科马洛夫开始对飞行产生了兴趣 , 他搜集了很多飞机的图片 , 自己用纸制作着简易的飞机模型 , 年幼的心中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能驾驶着飞机在天空自由的翱翔 。
1945年 , 18岁的他报名参军 , 成为了一名战士 , 但此时二战已接近尾声 , 他还没有走上战场 , 就机缘巧合地被空军学院录取 , 四年后 ,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飞行员的梦想 , 驾驶着战机飞向了蓝天 。
冷战期间 , 随着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 , 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开始加剧 , 这时候 , 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把目光转向太空 , 这个人类还未曾探索的领域 , 从而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 , 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科马洛夫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 。
因为优秀的飞行素质及个人表现 , 科马洛夫被挑选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学习 , 1960年 , 毕业一年 , 经组织考核后 , 他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 , 和加加林成为队友 , 后来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
一去不返的旅程1967年4月23日 , 为了登月计划的实现 , 联盟一号发射升空 , 本来计划将会在第二天发射另一艘航天飞机 , 届时将会和联盟一号完成人类的首次太空对接 , 然后科马洛夫进入新的航天飞机返回地面 , 但在联盟一号升空后不久 , 他发现这一计划已经行不通了 。
事实上由于发射任务过于频繁 , 且由于各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 早在联盟一号发射之初 , 就有技术人员指出飞船有机构故障 , 并且高达203处 , 如果不尽数处理 , 可能会导致飞船发生故障 , 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
但是真要继续排查的话 , 原定的发射任务将无法完成 , 巨大的政治压力下 , 无人敢把真实的情况告知高层决策 , 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瞒 , 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其实科马洛夫自己也早有预感 , 据后来官方解密的文件显示 , 执行任务前他曾对一位后来退役的克格勃特工说道 , 这次他可能不会活着回来了 。
因为他的替补正是他多年的好友加加林 , 如果他不去就轮到他的朋友 , 他不忍心他的朋友冒着巨大的风险 。
果不其然 , 等到科马洛夫升空后他就发现飞船出现了各种问题 。 比如太阳能板突然打不开了 , 让飞船没有了能源补充;然后自动导航系统也出现了问题 , 这样一来太空对接难度太大 , 无法再发射另一艘航天飞机上天接科马洛夫回家 , 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了 。
从通讯中得知这一消息后 , 科马洛夫并没有灰心 , 他选择了手动导航 , 进行殊死一搏 。
推荐阅读
-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背包”可以防止宇航员在月球上迷路
- 杨利伟上太空,妻子不敢睁眼!听到丈夫的声音,她笑容满面
- 中国太空防御体系启动,3年后模拟撞击,将“炸飞”一颗小行星
- 走得越快,活得越久!Nature子刊:走路更快的人,年轻16岁
- 为什么现在几乎不提臭氧层空洞了,是误解还是地球臭氧已修复?
- 韦伯传回第一张深空照片,包含1000个星系,与比哈勃比谁厉害?
- 我们的太空计划又在继续推进,开始规划打击小行星的能力!
- 美西方反人类暴力集团,并不能代表科学
- 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私人航班机组人员准备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