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技”、“道”构成了三位一体、相互依据的生命有机体

文章图片
\">
通过“技”使“欲”实现的活动是一种欲望由微至显的显现过程 , 而这种显现过程亦是一种由无至有、由潜在至现实的生成过程 。 其结果就使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之道得以应运而生 。
■ 文| 张再林
通过“技”使“欲”实现的活动是一种欲望由微至显
也正是在这里 , 正如熊十力通过“摄体归用”发现了宇宙本体是以生命的生生不息为旨 , 这种生命的生生之道同样是和“技”之“用”联系在一起 。 这样 , 在彭富春笔下 , 看似各自独立的“欲”、“技”、“道”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相互依据的生命有机体 , 而这种生命有机体恰恰为我们揭示了美之所以为美的真正隐秘 。
故美是生、美合一的 , 是和生命的魅力完全为一体的 。 这种生命之美发端于以生生为旨的大易里 , 《周易·文言》所谓:“君子黄中通理 , 正位居体 , 美在其中 , 畅于四支 , 发于事业 , 美之至也” , 告诉我们的 , 是一种身体充内形外的器用之美如何同旨于内生外成之美 , 又如何以一种“内阴外阳”的方式 , 同旨于阴阳化生的生命之美 。 一言以蔽之 , 作为中国哲学开山的大易终极之旨 , 既是为我们指向生命之生的 , 又是以机体之美为归的 。
这种生、美合一同样也体现在中国禅学里 。 “大抵还他肌骨好 , 不涂红粉也风流” , 这一禅诗表明 , 我们身体的生命完好才是禅者心目中真正的“风流”所在 。 缘乎此 , 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真正的禅者不仅是生命哲学的体验者 , 同时亦当之无愧以其茶道、花道、香道的践履而为“生活的艺术家” 。
缘乎此 , 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发祥于禅宗故里的少林功夫以所谓的“禅、武、医”著称于世 , 美不胜收的少林武术与无比精湛的少林医术是那样的须臾不可离 。 同时 , 缘乎此 , 我们才能理解中国文学诗禅合一何以可能 , 因为在王维“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的诗画里 , 为你烘托出的恰恰是禅者从肺腑间流出的浑然天成的生命化境 。
如果说这种“生、美合一”在古代仅仅是一种大音希声的话 , 那么在今天它却骤然兴起为势如潮涌的时代呼声 。 在这方面 , 除了可见于海德格尔推出的生存论的诗意说外 , 还可见于实用主义一反传统的美学观点 。 例如 , 从“生活至上”出发 , 杜威始终反对将艺术与有机体生命活力加以分离 。
步杜威的后尘 ,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亦
这样 , 在现代身体美学中 , 传统的认知的“审美”一跃为体育的“健美” 。 这意味着 , 随着这一美的观念的转变 , 不仅美学家们将不再会对魅力四射的桑巴足球、笑傲冰雪的冰上舞蹈熟视无睹 , 而且正如现代身体美学家的预言所道 , 不是圣徒和知识精英而是时尚模特这一“美学人”也许将作为楷模引领美的时代之潮 。 \u0002
【“欲”、“技”、“道”构成了三位一体、相互依据的生命有机体】本文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 , 学术兼职北京世界哲学大会身体哲学分会主席等 。 本文标题为编者加 , 原题《从彭富春 <论大道 >的新美学说开去》 , 此为第3节 , 未完待续 。
推荐阅读
- 案例:风流少妇用孩子学费“包养”情夫,暴怒丈夫将其头砍掉
- 地球要变成火星气候?北京出现罕见“蓝太阳”,什么原因造成的?
- “大疫不过三”,新冠疫情已经两年半了,真的快消失了吗?
- 全面超越“龙”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2年前已首飞,晋升第一梯队
- 男子为排解寂寞,网购“女朋友”回家,收到货无奈表示:只能凑合用了
- 无印良品官方店发生“失误”,床上4件套错设59元,遭上万人抢购
- “秃头姐”走红,当戴上假发那个瞬间,网友:漂亮,做我女朋友吧
- 厦门车祸“奇迹宝宝”已8岁,奶奶用他父母的64万赔偿款买了保险
- 什么是华盖?俗语“头顶华盖欲何求,孤独自赏坐空门”,啥意思?
- “夏娃理论”被质疑,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我国发现的化石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