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童年: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动物的童年: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文章图片

【动物的童年: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动物的童年: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文章图片


动物的童年: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儿童具有令人着迷的亲和力 。 他们纯洁、弱小、有依赖性 , 好奇、活泼、充满希望 。 人类的儿童如此 , 动物的儿童会怎样呢?其实动物宝宝千奇百怪 , 有的出人意料 , 有的跟人很像 , 各有各的故事 , 各有各的精彩 。

两只小棕熊步调一致地跟妈妈去捕鱼 。 棕熊妈妈特别呵护幼崽 , 会专心照顾长达3-5年 , 其间不生育 。 (视觉中国供图)
人类有童年 , 动物也有童年 。 它们的童年有多久?可爱吗?快乐吗?危险多吗?这是一个新鲜有趣的话题 。 动物们千奇百怪 , 它们的童年也五花八门 。 和人类一样 , 许多动物小时候生性活泼、好奇、好动、好探险 , 不同的是 , 动物的童年受到父母的呵护远不如人类 , 为了生存它们往往具备和父母不同的外貌和技能(行为活动) 。
有些小动物你可能认不出来
不同物种童年的定义不大相同 。 昆虫有童年吗?如果有 , 那一定是它们的幼虫阶段 。 昆虫的生长发育 , 形态上要经过多次变化 , 多数种类都要经过卵、幼虫、甚至经过蛹的阶段才可变为成虫 。 美丽的蝴蝶就是从卵孵化成毛毛虫(幼虫) , 再从毛毛虫转变为蛹 , 最后才变为蝴蝶(成虫)的 。 昆虫这种普遍的从幼期状态变为成虫状态的变态行为将它们的生活史划分为截然不同的几个阶段 。
说起昆虫的童年 , 那可真是千姿百态 , 无奇不有 。 有的毛毛虫能模拟成鸟类粪便的样子 , 避免被掠食者吞食;有的毛毛虫则故弄玄虚 , 伪装成凶猛的动物 , 如有一种叫蓝凤蝶的蝴蝶 , 它们的幼虫乍一看就像一条可怕的小蛇 , 还“长着”一对蛇的眼睛 , 这种奇特伪装能帮它们吓跑部分捕食者 。 这其实是幼虫的一种拟态行为 , 一般是弱小的一方通过模仿强大、有毒的动物来恫吓天敌 , 寻求自保 。 很多昆虫 , 尤其是鳞翅目的昆虫 , 具备这样的技能 。
蝴蝶的童年千奇百怪 , 草蛉的童年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 别看草蛉宛如仙子下凡般飘逸柔弱 , 惹人怜爱 , 它的童年期却不怎么样 。 草蛉的卵非常漂亮 , 如同一颗颗黄色的珍珠 , 但是 , 从卵中孵化出的草蛉幼虫奇丑无比 , 叫蚜狮 。 蚜狮多呈纺锤状 , 胸部和腹部还有毛瘤 , 体色通常为黄褐色、灰褐色或赤褐色 , 长得真是一个丑字了得 。 蚜狮是名副其实的蚜虫克星 , 一天能消灭80-100头蚜虫 。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童年大致为亚成体之前的阶段 。 一般来说 , 动物越是高等 , 童年时期和父母的长相也愈发接近 。
鸟出壳后性成熟之前 , 会经历雏鸟、幼鸟、亚成鸟、成体阶段 。 雏鸟相当于人的婴幼儿时期 , 是需要父母养育的 , 自己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 。 幼鸟大致相当于人类的童年 。 鸟类有些是早成鸟 , 有些是晚成鸟 。 早成鸟出生时听觉已经完全具备 , 腿脚也有力 , 全身的绒毛稠密 , 只要等到身上的水分一干就可以立即随亲鸟一起觅食 , 人们熟悉的鸡鸭的雏鸟都属于早成鸟 。 而晚成鸟刚好相反 , 它们刚出生时眼睛无法睁开 , 身体上只有少许绒毛 , 需要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 , 在巢里发育相当长的时间 , 出巢后再跟父母学习捕食技巧 , 金雕、鸦科、鹎科、鸫科的大多数鸟类都是晚成鸟 。
为了躲避天敌 , 有些鸟类在童年时期进化出与成鸟完全不同的羽衣 , 而且不如成鸟的羽毛那般色彩艳丽 , 所以 , 童年鸟儿的成长之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过程 。 比如 , 丹顶鹤的幼鸟大多是黄色的 , 它们每年3月中旬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 , 9-10月份从北边的繁殖地迁往温暖的南方 , 11月中旬抵达江苏盐城越冬 。 在此期间 , 人们可以看到黄色和白色的鹤群从头顶往南飞翔 , 其中的黄鹤就是丹顶鹤的亚成体 。 但是 , 反过来 , 当来年鹤群北飞时 , 人们却只看到白色鹤群独自归来 , 再也看不到黄鹤了 , 因为那些亚成体长大了 , 身上的黄色羽毛褪去 , 成了“黄鹤一去不复返” 。
别看夜鹭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 , 它们蓝黑色的大背头和大驼背很有辨识度 , 但它们亚成鸟的身体以灰褐色为主 , 胸口有乳白色的纵纹 , 翅膀上还有乳白色的粗大斑点 , 跟成鸟区别非常大 。 这是一种保护色 , 小夜鹭在童年时期还比较弱小 , 灰褐色的羽毛利于它们在湿地等环境中隐藏自己 , 避免被天敌发现 , 从而提高存活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