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三月,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啥意思呢?


步入三月,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啥意思呢?


文章图片


步入三月,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啥意思呢?


导读:步入三月 ,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 , 四月怕初一” , 说的啥意思呢?

正式进入了阳春三月 , 天气开始逐渐变暖 , 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的三月初五 , 俗语说:二月清明不在前 , 三月清明不在后 。 这句老话说明今年的春天来得比以往要晚一些 , 按照老话来说 , 清明节出现在农历的三月 , 天气回暖也会比较的晚 , 俗称:二月清明花开罢 , 三月清明花未开 。 意思是清明节在农历的二月 , 回暖会比较的早 , 花儿早早地就开放了 。 春回大地比较早一些 。今年的清明节在三月初五 , 农村有老人说今年三月初五清明节不宜上坟 , 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源于今年的阳历跟阴历的日子恰好是一样的 , 阳历的四月初一恰好也是农历的三月初一 。 虽然相差整整一个月 , 但日期却正好是一样的 , 农村有说法阴阳相同日子不上坟 , 所以也就有了今年清明节不宜上坟的说法 。 关于农历三月的俗语有很多 , 其中有句俗语叫:“三月怕三七 , 四月怕初一” , 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月怕三七;

农历的三月 , 是天气变化最为频发和异常的一个月 , 俗称三月的天小孩子的脸 , 说变就变 。 三月有的时候会晴空万里温暖异常 , 有时候也会阴雨天气下个不停 , 有的年份甚至还会出现霜冻倒春寒 。 原本该是温暖无比的三月 , 由于寒潮的来袭冷得让人直呼受不了 。 三月的天气不仅要温暖 , 而且在这干旱的季节里 , 农田最迫切需要的莫过于是降雨 。三月气候干燥 , 水分蒸腾挥发得特别的快 。 这也是为什么在早春盖房子、装修最为多见的原因所在 。 在这样干燥的天气修房盖屋 , 干燥得特别的快 , 水分能够完全挥发 , 这样的房屋不会出现返潮 , 而农田在农历的三月 , 由于蒸腾作用的加强会出现春旱 , 农田是非常需要降水来缓解旱情 。 所说的三月怕三七 , 分别指的是三月初七、十七和二十七 。 为什么要怕这三个带七的日子呢?

农村俗语:“三月初七雨淋淋 , 谷积场中如土堆” ,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 根据农谚的以往经验 , 在农历的三月只要是逢七的日子出现降雨 。 那么这个春天雨水将会非常充沛 , 农田能够得到雨水充沛的灌溉 。 这样的天气走势才是一个好年景应有的天气 , 能够让粮食喜欢丰收 , 谷场上的粮食像土堆一样的堆积 , 如果在逢七的日子没有出现降雨 , 那么这个春天将会是一个缺少降雨的天气 , 粮食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减产 , 连吃都不够吃心里自然会害怕 。 也就演变成为了俗语:三月怕三七 。四月怕初一;
跟农历三月相比 , 四月对于降水的需要就要少了许多 , 这段时间农田的庄稼正处于扬花或者灌浆 。 需要的是万里无云晴朗的好天气 , 这样的天气才利于庄稼的生长 , 为什么要说四月初一呢?农谚有句老话叫:初一下雨下半月 。 所以说如果四月初一要是出现了降雨 , 那么整个四月很有可能一直处于阴雨天气 。 整天不是阴天就是下雨 。 一点太阳都见不到 , 庄稼缺少了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 对于扬花灌浆阶段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
持续阴雨天气会导致粮食出现减产 , 频繁的降雨还会造成庄稼大面积的倒伏 , 引发小麦黑穗、根腐病等问题 。 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到收获的时候寥寥无几 , 这样的场面搁谁也很难接受 。 所以也就有了俗语:四月怕初一的说法 。 可见月份的不同 , 庄稼农作物对于天气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 农历的三月是期盼降雨 , 而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 , 反而迫切地需要大晴天 。 尤其是小麦收获的季节 , 老话称之为有钱难买五月旱 。 天气越热越干燥反而越好 。
【步入三月,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啥意思呢?】农村很多俗语老话都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来的 , 尤其是关于天气走势变化的农谚 , 更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 对于这句俗语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