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小行星探测器不是PPT,原来已造出来了,比日本隼鸟2号更先进】我国将在2025年前 , 对被怀疑是月球残片的2016HO3号小行星进行附着和采样返回 , 并同时探测133P号主带彗星 , 它也叫小行星311P 。 执行任务的探测器名为“天问二号” , 由“老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 具体升空时间可能是2024年5月 。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解惑了 , 原来“天问二号”不是飞往火星的 , 而是探测小行星的 。 同时 , 大家也有疑问 , 这个“天问二号”2025年前才执行任务 , 现在不会只是PPT吧?
天问二号原来叫郑和号其实 , “天问二号”已经有实物了 , 早在2021年4月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就透露了它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 只不过 , 当时它的名字还叫“郑和”号 。 而在2021年11月 , 网上就曝光了正在研制中的“天问二号”实物图片 。
已经有真家伙了
对比一下仿真模型从图片上看 , “天问二号”其实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一个轨道器和一个附着采样机器人 。 其中附着采样机器人有4条机械臂 , 充当腿 , 可以在小行星上爬行 。 而在机械臂的末端 , 有一个取样器 , 兼具固定和取样两项功能 。 附着取样器则有两套系统 , 一是超声波钻进机构 , 另一种则是内部配备高速旋转的磨削清扫机构 。
天问二号的机械臂关节正常情况下 , “天问二号”附着采样机器人降落在小行星表面之后 , 通过超声波钻进机构在星表打孔 , 形成机械固连 , 同时启动背部的20 N下压力发动机 , 防止探测器反弹 。 如果探测器附着固定失败 , 其仍可利用附着取样器内部高速旋转的磨削清扫机构实现接触取样 。
天问二号的2套附着取样器值得一提的是 , “天问二号”附着采样机器人的4条机械臂 , 都有附着和采样的功能 , 而且还可以爬行 , 一条“腿”取样失败 , 可以换条“腿” , 再不行 , 就爬着换个地方 。 如果还不行 , 则可以绕飞 , 进行第二次着陆和取样 , 这种高度冗余的设计 , 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
真家伙在这里而如此一番周折 , 可以确保“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量大于100克 , 远远超过日本“隼鸟二号”5.4克的取样成果 。 另外 , “天问二号”无燃料的干质量≤2吨 , 附着取样机器人≤50公斤 , 相比之下 , 日本“隼鸟二号”发射质量为609公斤 , 无燃料质量更是只有490公斤 , 不足“天问二号”重量的1/4 。
原来这只是取样机器人部分
整个探测器是这也的在取样方式上 , “隼鸟二号”是短时间的触碰“着陆” , 发射子弹溅起灰尘 , 然后通过飞掠的方式采集样品 。 而“天问二号”则是真正
日本隼鸟二号
隼鸟二号“着陆”龙宫小行星真实画面完成任务之后 , 附着采样机器人会将携带有样品的返回舱发射回地球 , 而“天问二号”轨道器部分 , 则会继续前进 , 利用火星加速 , 飞往主带彗星311P 。 这倒和日本不一样 , “隼鸟二号”是飞往另一颗小行星 。 个人认为对彗星的探测 , 比再去探测另一颗小行星更有意义 。
推荐阅读
- 中国准备保卫地球?打造太空防御系统 此前拯救地球都是美利坚
- 史前星球大战已被证实?太阳系神秘消失的星球,或是高级生命在操控
- 我们的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到底在防御什么?
- NASA的8个行星任务将扩展,OSIRIS-REx要去小行星阿波菲斯
- 如果小行星撞上了地球,那该怎么办?我们该何去何从
- 如何看待我国将组建小行星防御系统?
- 史前星球大战已被证实?太阳系行星爆炸产生了小行星带,有高級生命的操控痕迹
- 我国计划2030年前火星采样返回,美国还没做到,我国有望突破吗?
- 中国将着手建造行星防御系统,保护地球全人类,若成功则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