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后,为了不被“女友”吃掉,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


交配后,为了不被“女友”吃掉,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


文章图片


交配后,为了不被“女友”吃掉,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


文章图片


交配后,为了不被“女友”吃掉,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


文章图片


交配后,为了不被“女友”吃掉,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


文章图片


人类异性之间相互结合组建家庭 , 我们称之为爱情 , 在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 , 我们承诺相爱一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但是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之间有时候两性之间更多的是竞争敌对关系 。 根据对后代的付出比例争夺话语权 ,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会相互攻击 , 一番合作之后便是生死相向 。
在生物学上雌雄个体在交配之后吃掉自己伴侣的行为称作性食同类(sexualcannibalism) , 这种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昆虫类动物的身上 。 生物最本质的追求就是生存和繁衍 , 当这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 大家将各凭本事 , 在成功繁衍后代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不丢掉自己的小命 , 让我们里看一下交配后为了不被女朋友吃掉 , 这些动物到底有多拼命?

螳螂-以小博大
螳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昆虫 , 在生物学分类上是螳螂目下2200多个成员的统称 , 在中国有分布的螳螂超过100种 ,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螳螂的身影 。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 , 由于性选择的影响 , 雄性个体要比雌性个体小 , 两者之间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
螳螂是非常典型的性食同类生物 , 雌性螳螂可能会在交配的前中后期吃掉雄性螳螂 。 最开始对于螳螂的这种杀夫行为 , 很多人难以理解 , 给出了不同的猜测 。 例如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都是为了肚子里的宝宝 , 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 再比如在交配中吃掉雄性螳螂 , 让交配变得更加成功 , 有利于后代的出现 。 当然还有说法认为雄性螳螂的这种行为是无私的 , 心甘情愿为雌性螳螂奉献了!

但实际上科学家通过实验 , 研究发现雌性螳螂的杀夫行为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 那就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
来自奥克兰的昆虫学家内森·伯克发现雄性螳螂在交配的前中后期被吃掉的概率大约是60%左右 , 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雌性螳螂是否在饿肚子 。 一般雌性螳螂如果是肚子饱饱的 , 那么雄性螳螂全身而退的概率接近于100% 。
但科学家发现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螳螂雄性个体 , 在交配的时候面对雌性螳螂坐以待毙 。 这些体型相对较小的雄性螳螂会在交配前和雌性螳螂来上一场决斗 , 它就是斑光螳螂(Miomantiscaffra) 。

在一次实验中科学家寻找到了52对斑光螳螂 , 每队都放在一个玻璃罩内 , 在大约12个小时的共处一室中 , 有29对发生了PK , 在这发生打斗的29对螳螂中 , 其中有16组是雌性占据上风把雄性螳螂吃掉 , 这个结果是常规的 。
但是有10组是雄性螳螂占据上风 , 它们在打斗中把雌性螳螂击伤 , 之后完成交配后顺利撤走保住了性命 。 这就是以小博大的雄性螳螂 , 它们追求的只不过是生存 。

蜘蛛-快速弹射
在蜘蛛的大家庭中性食同类也极其的常见 , 因此一些雌性的蜘蛛有了黑寡妇的外号 , 它们会在交配之后把雄性个体杀死 , 可以更好地获取食物资源 。 在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红斑寇蛛 , 但最近科学家发现有些的雄性个体并非是坐以待毙 , 它们为了交配后不被“女友”吃掉进化出了特殊的技能 , 那就是“超级弹射” 。

来自湖北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已经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上 , 这次的主人公是隆喜妩蛛 , 它是妩蛛科下的成员 , 在中国分布比较多 。
大部分性食同类的物种 , 都是雌性个体要比雄性个体大一些 , 隆喜妩蛛就是如此 , 雄性的隆喜妩蛛仅仅长3mm左右 , 而雌性的个体至少是雄性个体的两倍长 。 隆喜妩蛛是蜘蛛中少有的“群居”动物 , 在一张大的蜘蛛网上生活着超过200只蜘蛛 , 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雄性个体 。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隆喜妩蛛进行观察发现 , 在155对交配成功的隆喜妩蛛中 , 有152只雄性的隆喜妩蛛都采取了高速弹射的技能 , 在交配完成后瞬间弹射远离 , 一秒钟弹射的距离接近1米 。 只有3只雄性的隆喜妩蛛弹射失败 , 被雌性隆喜妩蛛当场抓住给吃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