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信天翁百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短尾信天翁;为信天翁科信天翁属动物 , 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分布于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 , 中国钓鱼台群岛亦有分布 。
其常年生活在海上 , 不迁徙 , 主要以海水表层的小型软体动物、鱼类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 。 它体长94~95厘米 , 身体白色 , 头和颈缀有黄色 , 初级飞羽和尾尖端黑褐色 , 嘴粉红色 , 脚暗色 。
短尾信天翁平时多为单只或成对活动 , 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别丰富的地方才偶尔能见到比较小的群体 。 善滑翔飞行 , 除繁殖期外常在海洋上空飞翔 , 栖息于海面 , 随波逐流 , 会游泳 , 但不潜水 。 性情比较警觉 , 孤独而安静 , 一般不像其他种类的信天翁那样接近航行于海洋中的船只 。 在海面上需要靠两翅的急剧拍打才能起飞 , 在陆地上则根本无法起飞 , 常常要爬到悬崖边或者高坡上向下跳 , 才能飞起来 。
短尾信天翁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进行觅食活动 , 特别是在繁殖期间 。 主要以栖息于水表层的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 , 有时也吃船上扔下来的动物内脏等 , 特别是捕鲸船和渔船上扔下的废弃物 。 它既不能在空中飞翔捕获食物 , 也不能潜入水下捕食 , 觅食活动主要在水面进行 。 在繁殖期外的游荡期间 , 也可以全天觅食 。 雏鸟的食物主要为成鸟已吞下后又反刍的已初步消化的食物 。
迁徙短尾信天翁为留居性鸟类 , 终年留居亚洲西太平洋及其岛屿 , 非繁殖期偶尔也游荡到东太平洋加利福尼亚 , 往北到阿拉斯加、白令海和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 。
叫声短尾信天翁除了繁殖期外很少鸣叫 , 于海上通常无声 。 短尾信天翁繁殖期以外栖息和活动于海洋、近海岛屿和沿海地带 , 繁殖期多栖息在偏僻而孤立的海洋中的岛屿岩石上 , 多在孤岛的地面上或岩壁间营巢 。
保护级别
- 中国国家保护动物级别:一级(评估年份:1989);
- 《中国红皮书》评估等级:濒危物种(评估年份:1996);
-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NA , 不宜评估 ,
- 《台湾鸟类红皮书》评估等级:濒危物种;
- 《CITES附录》:(评估年份:1997);
- 美国和日本的物种评估等级:EN ,
- 《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又称CMS或波恩公约):(评估年份:2008);
- 【短尾信天翁百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VU , 易危物种(评估年份:2012) 。
推荐阅读
- 中华竹鼠百科
- 孔雀小百科
- 北山羊百科
- 白鳍豚小百科
- 东北虎百科
- 扬子鳄小百科
- 动物小百科:关于黑猩猩的8个有趣的知识
- 昆虫知识小百科:关于萤火虫的8个有趣知识
- 动物小百科:你所不知道的关于科莫多龙的8个有趣知识
- 【热梗百科】“眼镜蛇牡蛎壳”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