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打开感知世界:当感官数字化,会发生什么?


技术打开感知世界:当感官数字化,会发生什么?


文章图片


技术打开感知世界:当感官数字化,会发生什么?


【技术打开感知世界:当感官数字化,会发生什么?】在佛教理论中 , 人有六根 , 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 。 这六根也是我们红尘人士对整个世界感知的通道 。
舌是其中支持我们肉身得以存续的关键 , 饮食带给我们的安慰也是所有人辛勤劳动后的犒赏 。
不过现实告诉我们的道理似乎是:美味的食物与健康的身体之间的平衡太难把控 , 享用美食的结果总是会面临舍弃掉一部分健康的选择 。
那么在饮食领域 , 技术能不能发挥所长 , 让我们可以将美食与健康兼得呢?近日 , 日本的一项研究 , 将这个困扰我们的难题解开了 。
控盐神筷
来自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宫下芳明(Homei Miyashita)研发了一种发电筷子 , 在用餐时 , 通过使用这个筷子装置 , 可以不用额外增加食盐的前提下 , 尝到咸味 。
我们可能通过电视、网络了解过 , 日本的饮食素以清淡为主 , 但事实上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健康营养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 , 日本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最多摄入5克食盐 。 想要改变饮食中盐的摄入量 , 就需要改变生活习惯 , 这也意味着 , 控盐很大概率会成为口号存在 。 这也是日本科学家致力于用技术改变味觉感知的重要原因 。
这个研究是教授宫下芳明和饮料制造商麒麟控股Kirin Holdings Co.共同研究的成果 。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非常微弱的电流来刺激味觉系统 , 在不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改变人类对食物的味觉感知 。

实验选取了36名年龄在40-65岁的男性和女性 , 并让受试者使用电子筷品尝模仿普通食物的样品(含0.80%盐)和模拟低盐食品的样品(含0.56%盐) , 以及品尝减钠味增汤 。 当施加电刺激时 , 受试者对模仿低钠食物样品的咸味感知强度与模仿普通食物的样品相同 。 在减钠味噌汤的实验中 , 受试者反馈使用电刺激后 , 味增汤浓郁度和整体味道都得到了改善 。
这表明 , 受试者使用电子筷品尝含盐量减少30%的食物 , 对咸味的感知与普通食物相当 。 也就是说 , 当食用含盐量减少30%的食物时 , 配备该技术的筷子可以对咸味觉的感知提高1.5倍 。
很多人会比较关心 , 这种带电流的筷子对人体是否有健康影响呢?研究技术人员表示电子筷上的微弱电流是由微型电脑控制 , 不会损伤味觉功能 。
食盐是饮食中最重要的作料之一 , 如果不注意过量的摄入会容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 而通过微弱电流的技术来降低传统饮食的摄盐量 , 让我们可以遵守健康倡导的低钠低盐饮食而不影响正常的饮食口味习惯 。 对于喜欢汤汤水水的亚洲人饮食结构 , 也是巨大的福音 。
无论是对于身体健康的正常人群还是高血压人群来说 , 电子筷都是好的餐饮伴侣 , 让我们远离疾病的同时正常享用美食 。 关于这个筷子啥时候售卖 , 教授宫下芳明和麒麟社表示正在改进筷子原型 , 争取最快明年尽量将其商业化 。
对于味觉感知的技术 , 科学家的探索一直在都在路上 , 脑机接口相关的研究也将难以量化的味觉正在逐步数字化 。
识别味觉感知
在一些需要味觉的测试实验中 , 传统的方式一直是通过调查问卷或者是感官面板分析的形式 , 但是这种测试的方式都是经过我们每个个体大脑神经再处理后的在输出 , 这样结果的输出对于一些要求比较严苛的实验来说结果可能并不那么精准 。 科学家们更想找出的是我们在这些味觉测试中的第一反应的味觉感知 。
脑机接口的技术正在试图准确识别各类味觉的大脑信号 , 而研究的原理前提正是因为味觉的感知会以神经信号的形式反映在我们的大脑中 。
当我们的舌头感受到味觉刺激时 , 通过丘脑将味觉信号传递到脑岛区味觉皮层 , 同时 , 大脑的奖励系统从额叶皮层接收到想吃东西的信号 。 这些信号传递的过程以特定电脉冲的形式与其他神经元进行通信 , 该过程产生的信号能够以脑血管血流、血氧和EEG的形式被检测到 。
而现在生物计算技术快速的发展 , 使得神经活动检测技术收集大脑活动区域的精确时空信息成为可能 。 脑电图(EEG)、脑磁图(MEG)、静息态成像(fMRI)等技术都可以检测到大脑中的神经活动 。 而特定食物刺激(酸、甜、苦、咸、鲜)的大脑责任区是稳定不变的 , 因此使用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从神经信号中解码出味觉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