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元宇宙,与中国有关”( 三 )


主持人:去中心化的一个公共的元宇宙 , 我感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 都是一片新大陆 , 非常的期待和憧憬!那这样的一片新大陆 , 其底层的技术架构(infrastructure)会是怎样的?
王启亨:60年前的1962年 , 我的校友、互联网之父--约瑟夫·利克莱德 (J. C. R. Licklider)提出了星际计算网络(Intergalactic Computer Network) , 这是全球计算机网络也就是互联网概念的首次提出 。 互联网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是去中性化的 , 原因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的压力 。
1957年 , 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 。 这颗卫星的升空 , 轰动了整个世界 , 也让当时的美国政府震惊不已 。 他们认为 , 在日趋激烈的冷战对抗中 , 美国已经全面落后于苏联 。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 美国国防部很快于1958年2月组建了一个神秘的科研部门——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 高级研究计划局) 。 为了保证自己能在苏联的第一轮核打击下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 美国国防部决定研究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 。 它由无数的节点组成 , 当若干节点被摧毁后 , 其它节点仍能相互通信 。 而约瑟夫·利克莱德(Joseph C.R.Licklider)就是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的第一任主管 ,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没有单点崩溃的、去中心化设计思想来实现的 。
利克莱德毕业于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物理系 , 是我的校友 。 2000年 , 我从Northwestern University天文学与物理学博士计划转入华盛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 。 其实 , 利克莱德不仅是互联网之父 , 他也是元宇宙思想的开山鼻主 。 利克莱德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中写道:“在不远的将来 , 人类的大脑将和计算机紧密融合在一起 , 由此产生的伙伴关系将会促使人类大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思考 , 并以超越现在我们所知的处理信息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数据 。 ”现在马斯克做的Neuralink是62年前利克莱德首次 ,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 利克莱德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 62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 , 我们认为这是当之无愧的“元宇宙思想的开山之作” 。
最初互联网TCP/IP协议栈其实是非常薄的 , 只有信息的传递 , 而没有价值的存储与传递 。 因此价值传递与收费就只能由应用层来完成 , 谁开发了应用层 , 把握了收费的机制 , 谁就垄断了资源 。 比如说运营商开发了一套计费系统 , 运营商就可以为人们建造网络并收费 。 大型的运营商自然而然的就垄断了互联网的资源 , amazon、eaby同样如此 , 平台解决了支付问题 , 用户付款购买 , 大型应用拿到了用户的全部数据并垄断了这些数据的价值 。 当这些应用发展的得越来越大 , 控制了所有中心化的信息 , 互联网就不再是互联网之父利克莱德和万维网之父帝姆设计的那个去中心化互联网 。
怎么破局?!所幸 , 我们到了区块链的时代 , 它有了点到点的价值传递 , 不再靠中心化的机制和中间商就可完成价值的传递 。 区块链为互联网协议栈增加了价值传递层 , 让互联网协议栈厚实起来 , 这样应用层就可以变得很薄 。 这是我们说的为什么区块链可以赋能予每个人和中小企业 , 原因就在于把计费、付费、价值传递等设计在协议里面 , 应用层不再需要借助于大型的中间商或机构就可以完成商业的闭环 。 这对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的架构带来巨大的变化 。 Web2.0古典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形式是中心化的自上而下的方法(Top Down Approach) , 而区块链Web3.0时代的组织形式是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方法(Bottom Up Approach)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还没有互联网或者用不起互联网 。 最大的障碍就是网络需要由中心化的运营商由上到下做决策来构建 , 如果运营商认为在某地区修建网络的投入产出比RoI不合理 , 那么他们就不会为那里的人民建造网络 , 在他们宁可在大城市里把网络从4G升级到5G和6G也不愿意去那些落后或偏远的地区修建网络 。
而进入到区块链时代 , 构筑网络时已经不用再像以前中心化的时代那样需要等待中心化运营商自上而下地决定你网络的命运 。 每个人自己就可以参与自下而上地构建网络 。 每个人买一个像家庭路由器一样叫MeshBox的智能设备就可以与村子里的邻居家里的MeshBox构成Mesh网络 , 再将任意一个MeshBox与目前地球表面无所不在的低轨卫星(LEO)星座的终端相连 , 整个村子和地区都可以立即接入互联网 。 可提供上行带宽的公司包括Starlink Oneweb 星网等 。 这个构建网络的共识就是Proof of Mesh(PoM)Mesh证明 , 它不仅可以用于构建地面宽带网络 , 还可以扩展设计用于众多低轨卫星星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共识 。 这样构建的互联网才是互联网之父利克莱德最初设想的星际计算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