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针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突破 , 我们认为有三个主要的方向:
增强版间充质干细胞
因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工艺路线不同 , 所以也导致很多临床研究结果参差不齐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拥有更佳临床性能干细胞的公司将会建立更有利的市场优势 。
用小分子“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策略 , 譬如美国NUROWN这种间充质干细胞产品 , 其专有培养基添加了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 包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 , 以提升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 。
更进一步 ,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间充质干细胞 , 有改造后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或血管生成因子 , 从而促进组织的愈合和恢复 。
同时3D、低氧、微载体等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技术的普及应用 , 也让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能力逐步提升 , 并有望在体内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 从而成为间充质干细胞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 。
生材结合型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突破的三个方向】当间充质干细胞遇到生物材料 , 让组织器官再生成为可能 。
生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 , 为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硬件支持 , 确保干细胞的粘附、迁移、增殖、分化和长期生存 。 在临床上干细胞和生材结合 , 我们希望短期内可以实现干细胞体内长期生存 , 缓慢释放 , 远期最终能构建完整的组织和器官 。
有研究把海藻酸钠包裹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皮下接种时 , 包裹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皮下接种后30天仍能存活 。 另外有研究将龈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物支架相结合 , 促进了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
临床上 , 中科院和鼓楼医院用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支架修复子宫内膜 , 最终帮助多名妇女怀孕并诞下健康婴儿 。
药物递送型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实在是非常神奇 , 天生具有逃避免疫反应和肿瘤趋向作用 。
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载体特性 , 将间充质干细胞工程化设计为抗癌的“特洛伊木马” , 从而为肿瘤病人安全地提供大剂量靶向癌症的生物制剂 。
有研究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将凋亡诱导配体(TRAIL)传递给肿瘤细胞 , 抑制恶性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 , 除此之外还可以负载表达杀伤肿瘤的蛋白因子以及溶瘤病毒等 , 这些手段都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 也让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范围更加广阔 。
上述药物递送型间充质干细胞均已进入1-2期临床试验阶段 。
总结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 生物制剂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成功 , 有250多种产品可供使用 , 在全球前10大销售药物中占了7种 。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生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 天生就拥有广泛的治疗疾病谱 , 随着我们对间充质干细胞更深入的研究和改造 , 临床疗效将会逐步得到提升 , 最终越来越多干细胞新药上市也一定会颠覆到传统的化学药物模式 , 产业发展无可限量 。
所以我们可以说干细胞能走多远 , 人类就能走多远!
推荐阅读
- 重磅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谱及其在治疗人类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 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的相互作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 科学家认为这颗星球100%存在生命?超级地球格利泽581g,有何特别?
- 间充质干细胞作用功效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细胞界的“孙悟空”
- 111个项目通过备案,间充质干细胞撑起我国临床研究半边天
- 间充质干细胞开辟疾病诊疗新“航道”,引领干细胞行业发展
- 动物小知识:山猫
- 科普:不同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不同?
-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