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小行星?( 四 )


天气预报、汽车导航、环境监测 , 人类现代生活已经时刻离不开卫星 。 理论上讲 ,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 , 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 然而 , 地球同步轨道只有一条 , 在赤道上方 , 这条轨道上的卫星发射由国际电信联盟进行调解 , 以保持卫星间有一定间隔 , 彼此不干扰 , 发射数量有限定 。
于是 , 近地轨道成了卫星争相发射的“法外之地” , 对发射数量或位置没有定规 。 由于近地轨道频率资源有限 , 各国“先占先得” 。 截至 2021 年 9 月 , 近地轨道共有约 7500 颗卫星 。
一位研究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实际上是空间防御系统 , 建成后对各方面空间活动都将有所兼顾 , 不论是科研探究 , 还是其他目的的太空活动 。
去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上 ,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的学者分享了专题报告 。 有数据科技公司首席科技官介绍了《亿级太空碎片实时监测系统底层技术》 ,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硕士生分享了《动能撞击偏转小行星轨道在轨验证任务设计初探》 。
【中国将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小行星?】“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技术实验)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既进行抵近观测 , 又实施就近撞击 , 为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 , 真正做出中国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