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帝国的崩溃都是交易体制的崩溃,元朝是这样,明朝也是


所有帝国的崩溃都是交易体制的崩溃,元朝是这样,明朝也是


文章图片


所有帝国的崩溃都是交易体制的崩溃,元朝是这样,明朝也是


文章图片


所有帝国的崩溃 , 都是交易体制的崩溃 。 简单来说当很多人没有钱的时候 , 交易体制自然无法维系 。 所以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没有消费就没法投入生产的问题 。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帝国是怎么崩溃的(主要考察元朝、明朝)
首先 , 我们得理解什么是交易?



在这个地球上 , 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 , 从而创造了各种不同文化 , 生产出各种不同物品 , 比如我们的大河文明 , 欧洲的大海文明 。 为了相互补充自己没有的物品 , 跨地理空间交换物资就是必须的一件事 , 这就是交易 。 虽然教科书上说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不需要跟外界交换什么 , 但是视角放得长一点 ,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直保持在跟外界的交流 , 包括教科书上说的闭关锁国的清朝 。
那么交易有哪些类型?
按照我们现在的理念 , 交易就是在市场经济中等价物之间(用货币衡量)的相互交换 。 然而 , 古代的交换可不止是这一种 , 而且其他方式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很野蛮 。
在古代 , 不同文化中对物品的交换是一种很困难的事儿 。 比方说 , 要把异域生产的香料跟中原地区生产的蚕丝品进行交换 , 会怎么样呢?我们肯定会觉得只要标出香料的价格 , 然后寻找等价的蚕丝品就可以了 。 但是用统一的价格衡量香料跟蚕丝品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 这种方法是明朝才确立起来的 。 那么未出现用价格来衡量 , 表示物品的时代中 , 交易又是如何产生的?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武力抢夺对方值钱的东西 。 在古代这是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长干的事儿 , 抢走中原地区的物资 , 还有一些通晓技术的人才(不得不说 , 有门技术傍身在哪个年代都可以生存) 。 这其实也是一种交易 。
在不同的文化中交易 , 还有一种方法叫“互酬” , 就是“鬼市” , 类似于以物换物 。 在指定的交易地点(一般在边界地区 , 都不管的地方) , 双方拿的东西都满意就可以交易 。
但是通过掠夺、互酬的这种很难稳定地获得大量物资 。 掠夺的不一定是自己所需的 , 而且风险也很大 。 互酬的受限于最低的需求 , 交易很难扩大 。 对方拿的东西未必是自己想要的 , 这种情况下交易也很难成立 。
比掠夺、互酬更先进的是纳贡 。 以军事或者政治令对方诚服 , 让对方定期缴纳指定物资 。 比如宋朝每年给辽的“岁币”“岁币” , 虽然很耻辱 。 但这也是交易的一种方式 。



纳税制度化以后形成的是“集中-再分派”的方法 , 简单点来说就是纳税 。 用现在的话说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 每个人都不纳税 , 基础设施谁来搞 , 谁来养军队保护我们 。
本文主要的焦点是元朝跟明朝(宋朝跟清朝也会提到一些) , 所说的交易体系的崩溃是纳贡与“集中-再分配”的崩溃 。
我国的南北分界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 秦岭淮河以南气候温暖湿润 , 经济重心南移后(唐代以后)就是中国的粮仓 , 生产粮食、生丝、丝织品、茶叶等物品 。 秦岭淮河以北都有对这些物品的需求 , 而且广阔的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也有对这些物品的需求 。 但是秦岭淮河以北却没有以南所需要的物品 。 我跟你进行交易 , 你有我所需的 , 但是我没有你所需的 , 这种交易肯定是没法成立的 。
那么在宋朝的时候这种交易又是怎样进行的?北宋的时候北面有辽和西夏 , 南宋的时候北面有金朝 。 宋辽在1004年的时候缔结“澶渊同盟” , 形式上宋是大哥 , 辽是小弟 。 但实质上 , 宋要给辽每年20万匹绢(岁布)和10万两白银(岁币) 。 这是宋朝受很多人诟病的地方 , 看似屈辱实质上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 辽用宋朝赠送的白银购买宋朝的物资(游牧民族很多不从事生产或者生产的门类不太齐全 , 很多物资还需要进行购买 。 )继承了辽版图的金朝也没有打破这一体系 , 北宋灭亡后也没有对逃往华中的宋朝的皇室紧追不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 让游牧民族打打仗还可以 , 可是要让其统治整个中原很有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