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四成功,外媒态度变化明显!路透社:将成NASA空间站竞争对手( 二 )



天舟四号发射:外媒态度变化非常明显对于此次天舟四号的发射任务 , 种花家确实没有太多关心 , 毕竟我国航天发射之频繁有点让人目不暇接 , 也是审美疲劳了 , 但出乎种花家意料之外的是 , 多个专业的国外航空航天类媒体都报道了天舟四号任务 , 而且路透社也发表了评论

外媒报道:居然如此详细 , 背后展现的信息令人欣慰
最详细要数NasaSpaceFlight网站的专题报道 , 这是一个有着17年历史的太空相关的在线专业新闻资源网站 , 作者Adrian Beil的文章十分细腻 , 提到了新闻报道中一笔带过的很多详细信息:

  • 1、天宫的轨道为389.5 x 395公里 , 轨道倾角为41.58度;
  • 2、天舟的详细参数:最早与天宫一号相关 , 天舟飞船带有服务舱与推进舱 , 拥有15立方米的空间 , 还有太阳能电池 , 长17.9米 , 最大直径4.2米 , 在轨质量13.5吨 , 装载量6.5吨;
  • 3、介绍了中国天舟和空间站相关发射都在海南文昌 , 未来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段;
  • 4、2022年将是天宫空间站忙碌的一年 , 任务非常繁重 , 有6次重大任务;
  • 5、天宫组装后的质量为100吨 , 约为国际空间站的1/5;
  • 6、提到了天宫巡天望远镜CSST(中国空间望远镜) , 有一台2.5千兆像素的相机 , 能观测40%的天空;
  • 7、介绍了长征七号的参数:高53.1米 , 直径3.35米 , 配备四个直径为2.25米的侧装助推器 。 发射时它的质量为597000公斤 , LEO能力为13.5吨;
  • ........
写得实在是太多了 , 笔者都有些不想翻译 , 很少有外媒的文章如此专业并且详细介绍中国航天的技术参数的 , 毕竟是专业的航天论坛 , 其给出的数据大致上还是靠谱的 。

作者的配图应该是随便找的全文都是介绍技术参数以及空间站发展史 , 没有多余的废话 , 看着有点像是哪位国内的大神写的 , 不过作者Adrian Beil看起来像是位德国人 , 基本上老外以正常的角度介绍中国航天就已经很友好了 。

尽管在官方媒体上的报道仍然阴阳怪气 , 比如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后 , CNN的报道就非常分裂 , 当时CNN记者采访了两名航天界人士 , 其中一位的描述直接就将中国的航天和军事计划联系了起来 , 实在让人不太舒服 。

而另一位专业人士则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伯巴赫 , 他的评价就比较正面 , 比如切实地看到了中国的进步 , 并建议NASA应该与其沟通了解 , 不要将两者互相隔离 。

比较有趣的还有一个报道 ,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 ,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后美联社发表了一篇态度比较正面的报道 , 但很多网友直接留言美联社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媒体美联社” 。

因此当国外媒体以正面态度报道时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 , 即使如四大通信社之一的美联社也会被美国网友毫不留情地批判 , 因此种花家是比较感谢那些能正面看待中国航天的外国朋友 。
路透社:将成NASA空间站竞争对手
各大通信社都有自己的风格 , 美联社偶尔会以比较“正常”的态度发文 , 但有时候又比较极端 , 而路透社也是类似的风格 , 不过在天舟四号发射的通讯稿上却有这样一句描述:

China aim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first space station this year being a key rival of the world's only station - NASA'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中国的目标是在今年完成其第一个空间站的建设 , 成为世界上唯一的NASA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竞争对手 。
从事实上来看还真没错 , 之前全球确实只有一个空间站 , 也就是国际空间站 , 但却不是NASA的 , 不过说是NASA主导的也不算错 , 只是现在俄罗斯正在和国际空间站闹分家 , 让这个运营了24年的国际空间站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

显然中国将独立完成建设的空间站绝对不存在分家问题 , 而且都是全新的设计 , 以1/5的质量达到了国际空间站2/3的实验柜 , 这一点未来将会吸引很多国家 , 不要说成为国际空间站的竞争对手 , 也许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主导者 。

比如在NasaSpaceFlight上还有这样的描述:天宫空间站计划运行10年 , 未来将继续延长5年 , 而从目前来看 , 尽管俄罗斯和美国都有意向开建新的空间站 , 不过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行动 , 也许未来还真可能出现只有中国空间站的时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