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对应历史上汉末天下大乱的时期 , 三国杀这款游戏一共划分了5个势力以表达群雄割据的局面 。 按理说这样划分势力以后 , 作为一款桌上卡牌游戏的三国杀 , 就应该尽量调整各个势力之间的强度差距才对 。 可相信所有的老玩家都在冥冥之中有一种认知 , 那就是蜀势力的三国杀武将普遍要比其他势力弱上几分 , 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的确 , 蜀势力也存在极少数强度顶尖的武将 , 比如赵襄(十周年)等 ,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 , 蜀势力确实要比其他势力贫弱得多 。 最为明显的就是 , 强度属于中上游水平的武将 , 在蜀势力基本上是断代的 , 只有沙摩柯等少数几名蜀将还值得一提 , 其他几乎都已经远落后于时代了 。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恐怕至少以下三点理由 , 决定了蜀势力武将的命运: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首先是最为显而易见的一点 , 蜀势力武将天生技能机制就是不完整的 。 三国杀早期的那些武将 , 奠定了魏蜀吴三势力武将的特色机制 , 魏国的特色是收益与血量挂钩 , 当中以卖血将为主流;吴国的特色为围绕牌进行展开 , 当中有不少高过牌武将;至于属于 , 却被分到了“杀”这一属性 , 大部分与输出挂钩;至于群雄则基本上是大杂烩一样的存在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上述特色机制使得四大势力后来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潜力 , 对于蜀国武将而言 , 势力特色本身是极度依赖关键卡牌(如杀、南蛮)的 , 可由于缺乏摸牌能力 , 手牌质量与这种强消耗能力不匹配 , 也就使得绝大部分武将都被自己给拖了后腿 。 蜀将本身的特性不足以支撑武将强度 , 至少要再搭配一个过牌技才能合格 , 从沙摩柯或者活动等阶特权便可看出端倪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其次 , 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 蜀国历史上本身就没有特别多的人才 。 虽然五虎上将、卧龙凤雏这些人都有着响当当的大名 , 但蜀汉集团在第二梯度人才上是存在一定断层的 , 又或者说 , 由于历史上他们的才华被蜀汉顶尖集团给掩盖了 , 没有留下太多的典故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这给三国杀制作卡牌制造了一定的阻碍 , 官方很难去找一名合适的蜀将定制强将 。 即是说 , 这些武将要想出现强将 , 基本也只能是偶发现象 。 蜀汉人才不够多 , 恐怕这也是卧龙凤雏被制成双将的原因了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最后 , 虽然前面两点看起来都颇有道理 , 但真正影响蜀国整体强度的 , 唯独这一点是无法忽略的 。 也就是运营方的出卡策略问题 。 虽然蜀汉确实存在机制不够优秀、人才有些匮乏的问题 , 但只要官方愿意让蜀国崛起 , 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 然而不幸的是 , 其实游卡桌游本身就不怎么偏好蜀国这一势力 。 从神话再临系列开始 , 林包三杰就没有一个是蜀国的 。
蜀汉|三国杀:蜀国武将为何总是弱?至少可以找到三个理由
文章插图

到了后来 , 国战君临天下补充包 , 蜀国偶然出现了强力武将 , 还被游卡反复回炉重造 , 最终还给了我们几名强度半毁的“废将” , 比如说王平法正马谡 , 都是官方这种态度的受害者 。 反倒是其他势力始终有那种单刷全场的BUG组合在将池 。 如果要说这是在平衡强度 , 那恐怕也是没几个人相信的 。
感谢您的阅读 , 本期内容就是这样 。 如果你喜欢的话 , 不妨点个关注 。 我是移动版的瞎看 , 我们下期再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