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文章图片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文章图片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文章图片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文章图片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众所周知 ,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 由于气候因素导致“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 , 让面食的多样性在北方发挥到了极致 。
在勤劳聪慧的北方人手中 , 面团被玩出了多种花样 , 馒头、面条、花馍等等 , 其中面条的做法可以说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

面条从四千多年前诞生起 , 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
考古挖出条状物从1929年我国成立考古组开始 , 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下 , 许多只记载于史书上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 大量文物破开深埋的泥土 , 向世人讲述辉煌的往昔 。
新中国成立后 , 对于文物的保护逐渐深入人心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 青海民和县喇家村的村民向上级反映 , 村民在耕种时常常会挖出一些
陶片 , 甚至有的村民还挖到过玉器 。

事情传出后 , 考古学家敏锐地察觉到事情的不简单 , 或许在喇家村附近有着一处重要遗迹 , 于是 , 专家们很快组织人手赶到喇家村进行实地考察 。
2002年 , 在长期的考察中 , 考古学家发现 , 在喇家村发现的这处遗址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超大聚居群落 , 遗址处有清晰可辨的房屋遗迹 , 还出土了一些粮食种子以及日常所用的器具 。
考古专家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 , 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带回博物馆准备仔细研究 , 然而更令人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 。

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清理遗址时发现一个倒扣的陶瓷碗 , 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碗后 , 一撮淡黄色色如同蚯蚓一样的条状物混合着泥土出现在人们眼前 。
这个形状像极了面条的物体顿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经过几个经验老道的考古学家辨认 , 这撮淡黄色的条状物极有可能的面条 。
面条的成分竟不是小麦这个发现引起了很大轰动 ,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面条的完整 , 考古学家又用那个陶瓷碗将疑似“面条”的物品装好 , 准备带回实验室仔细研究 。

然而当回到实验室后打开陶瓷碗 , 原本装在碗里的“面条”却不翼而飞 , 早在接触到空气后就氧化不见了 。
原以为这将会作为研究喇家遗址时期人们饮食文化的重要依据 , 如今却消散在空气中 。
一时之间整个实验室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气氛 , 在遗迹中保存了4000多年的标本 , 如今只能凭借在刚出土时留下的一张照片证明它存在过 。
绝望之际 , 一位考古研究员不甘心千里迢迢护送回来的“面条”就这样挥发在空气中 , 忍不住又将陶碗里的土翻了一遍 , 也正是这一翻 , 让整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

在研究员的翻找下还真让他找到隐藏在土里的一小节淡黄色条状物 , 虽然只有一小节 , 但好在研究实验可以正常开始了 。
在考古过程中 , 考古专家们就已经对喇家村居民的饮食进行了了解 , 因当地居民以耐旱的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 , 因此专家们推断这淡黄色的面条状物主要成分就是小麦 。
然而通过对样品内部环境构造进行检验后 , 其结果让众人大跌眼镜 ,
经过检验 , 淡黄色条状物的细胞结构与小麦的细胞结构完全不同 , 也就是说 , 考古学家挖出的疑似面条的淡黄色条状物并不是由小麦做成的面条 。
【02年,青海一处遗址中,出土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不是小麦做的】
多番检测揭开神秘面纱这样的检测结果无疑让专家们陷入沉思 , 一度让他们对之前的推测产生怀疑 , 难道这淡黄色的条状物并不是面条?
专家们仔细回忆着考古现场的发现 , 突然之间灵光一闪 , 在喇家遗址上还发现了很多的农作物种子 。
可以推断当时的农作物耕种已经成熟 , 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不止小麦一种 , 同样的 , 可以做面条的农作物也不只有小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