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今我们人类的生物学已经非常发达了 , 但是在面对病毒的时候 , 仍然显得有些式微 , 比如这次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 , 至今还未能将其彻底消灭 。
在我国古代 , 有这么一句俗语“瘟疫始于大雪 , 生于小寒 , 弱于雨水 , 衰于惊蛰” , 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描述出了瘟疫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 , 那么这话是对的吗?
根据现有的生物学研究 , 科学家肯定地给出了答案 , 古人的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 这就让人非常惊讶了 , 古人没有系统的生物知识做支撑 , 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经验积累古代的瘟疫一般都是在天灾人祸之后发生的 , 比如一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或者暴雨 , 当灾难过去之后 , 必然会有瘟疫的出现 。
在炎帝时期 , 广袤的河南大平原就因为黄河遭到了水灾 , 这场水灾过去之后 , 就发生了一场大瘟疫 , 死伤无数 。
再有就是战争 , 这属于人祸的一种 , 战国时期六国之间相互征战 , 一场大型的战斗死伤人数动辄数十万 , 堆积成山的尸体要是没有及时处理 , 也会发生瘟疫 。
因此在古代也有了“大灾必有大疫”的说法 , 其实就是经过经验总结出来的 。 那么 , 为什么大灾之后就会出现大疫呢?其实是因为公共卫生这个系统的缺乏导致的 。
我们知道 , 在现代城市中 , 一旦发生天灾 , 等灾难过去之后 , 卫生部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防疫 。
古代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 , 他们不知道一场洪灾不仅仅是冲毁房屋这么简单 , 洪灾更大的危害是让人类直面各种细菌和病毒 。
洪灾发生的时候 , 将房屋冲毁 , 屋内的所有东西都被冲到大地上 , 这些物品混在一起 , 是非常脏的 , 同时人们蓄养的动物也会被水淹死 , 动物尸体漂浮在水面上 , 蛋白质会被细菌分解 , 造成瘟疫 。
不过这些都是细菌引发的 , 我们现在说的瘟疫大都是病毒引发的 , 所以古人的话就对了 , 说瘟疫始于大雪 。
大雪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 , 指的是12月的月初七号或者八号 , 病毒是不怕冷的 , 所以在气候刚刚转冷的12月 , 恰好就是病毒的潜伏期 。
在战争年代 , 由于缺少消毒设备 , 所以在很多战争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场景 , 那就是医生护士往往把医疗器械放入沸水中消毒 , 此为“巴氏灭菌法” , 其实就是利用了病毒的这个特点 , 高温可以灭菌 。
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如此 , 在排队打疫苗的时候 , 可以看到疫苗是被存放在冰柜里面的 , 这就是为了保证疫苗的活性 , 当灭活的病毒进入人体 , 才能让身体形成抗体 。
到了冬至的时候 , 天气开始正式变冷进入冬天 , 这个温度刚好是病毒最为活跃的
新冠病毒不就是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的时候爆发的吗 , 这刚好就是冬至前后 。
开始减弱当一种病毒从大雪的蛰伏期再到冬至的爆发期之后 , 随着天气的变暖 , 病毒的活性就开始慢慢降低了 , 其本身的传染强度也开始变低 , 这就是人类开始战胜病毒的时期了 。
这一时期是从雨水这个时节开始的 , 雨水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 ,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暖 , 也是春节的尾声 , 从这一天开始 , 天气就没有那么冷了 , 病毒自然也无法存活 。
雨水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雨水多了 , 冬天无论是山川湖海都结成了冰 , 只有天气转暖 , 山上的雪水才会融化 , 同时降水增多 , 太阳达到黄经三百三十度 。
雨水时节 , 农业活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 , 比如培土施肥啊 , 草木迎来一年中最适宜培植的时候 , 对于人体来说 , 这个时节可能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 , 因此在雨水到来的时候 , 人们要锻炼身体 , 保护脾胃 。
推荐阅读
- 陈根:异体健康干细胞,或能改善脑肿瘤治疗?
- 野生东北虎袭人,老虎重达几百斤,单枪匹马的人类能打败它吗?
- 千金藤素惹争议,抗新冠,可能还是它更有希望
- 羊驼为什么成为人类的福音?原来它跟新冠肺炎还有这种关系
- 一块巨石被精准切成两半,却不是人类干的,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 突变太快、逃逸能力太强,病毒学家要奥密克戎毒株“自立门户”!
- 肿瘤免疫明星靶点:靶向CD137的双抗策略
- 科学家意外将头伸进粒子加速器中,遭400倍致命辐射后,奇迹存活
- 地球上万物都是相生相克,但没听说过病毒有天敌,病毒害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