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95岁的“北京时间之母”,每天坚持到天文台上班( 二 )


95岁的叶叔华本可以安心颐养天年 , 叶叔华却坚持到天文台上班 。 在她的办公室的墙上 , 贴着一张一周工作日程安排表 , 其中日程大多和SKA相关 。 她有次在SKA例会中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语重心长地说:“现在SKA就靠你们了 , 要尽快把阵列弄出来 , 那才是达到高世界水平了 。 ”
叶叔华认为 , 中国在SKA领域起步比较晚 , 科学队伍看起来庞大 , 但真正集中做事的人并不多 , 这就需要为年轻人铺路 , 让他们走得更快 。 “我们从跟着跑 , 到并排跑已经不容易 , 做到领头 , 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 。 ”
“叶叔华星”
在浩瀚而美丽的星空闪烁着一颗被命名为“叶叔华星”的行星 。 在中国和国际天文学界 , 以个人的名字为新发现的行星命名的 , 为数不多 , 而女性更少 。 作为一名女性 , 叶叔华不仅涉足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天文研究领域 , 而且成为中国天文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天文台长 。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 , 她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天文的科普工作 。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作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课、出席大型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编著《新世纪版的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普及著作以贯彻“科学普及法”的实施和加强“四科”的宣传教育 。 她不顾年事已高、科研工作的繁忙 , 还担任上海市科普自愿者协会的理事长等社会兼职 , 为提高上海市公众的科学素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2021年 , 叶叔华牵头成立的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 , 参观天文馆的人无不被浩渺的宇宙和行星所吸引 。
叶叔华说:“宇宙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哲学问题 。 天文馆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 地球是什么样的 , 太阳系是什么样的 , 太阳系在银河里面是什么样的 , 最起码能够了解这些 。 ”她希望到天文馆的人 ,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 无论什么样的知识层次 , 都可以有所得 , 都能够对宇宙有一个新的认识 。
资料来源:
1《吾家吾国》栏目
2. 《新民周刊》:《天文界“霸道奶奶”叶叔华指着一件宝贝打趣记者:你们有眼无珠》
3、科普视频《全球最大的天文学国际合作项目SKA , 仅9个参建 , 我国是领头人》
作者: 刘建华
视觉:龙昊
编辑:郭玲
审校:龚紫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