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滴-滴-滴 , 北京时间7时整 。 ”北京时间那熟悉的播报声 , 曾是中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 然而最初 , 我国还没有“北京时间” , 而是采用别国精确时间时 。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1951年底 , 年轻的叶叔华进入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 。 叶叔华进观象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看星星 , 观测恒星 , 计算恒星时 , 再换算成世界时 。 “这样得到的时间其实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 ”叶叔华说 。
在日常生活中 , 一秒时间的误差似乎无关紧要 , 但是在某些尖端领域和国防生产部门 , 计时精度要求达到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小的误差 。
1958年 , 叶叔华受命开始带头研究中国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 。 经过反复试验 , 叶叔华最终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的变化而取平均值 。 1963年 , 在各个天文台共同努力下 , 我国综合世界时精确度就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 。 1965年 , 中国结束了采用别国精确时间时的历史 。 1966年初 , 我国综合世界时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送 , 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 。
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沿用了20多年 , 而叶叔华 , 就此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
有人称赞叶叔华是中国天文界最亮的那颗星 , 她却说:“我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 , 在漫漫宇宙长河中 , 不值得一提 。 ”
拓荒“无人区”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今年已经95岁 。 她的人生之路上 , 始终充满了不服输的科研精神 。 在以前研究设备落后、缺少关键技术的情况下 , 叶叔华带领团队学习钻研 , 开拓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等“无人区”领域 。
她是北京科学院院士 , 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 , 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 。 她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家 , 也是我国战略科学家;她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 , 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
她曾说过一句人生格言:“办一件事 , 假设只有40%的把握 , 如果停在那里不动 , 就会慢慢变成20%的把握 , 最后变为零 。 但积极争取 , 可以将其变成60%、70% , 最后将事情办成 。 ” 叶叔华的人生一直践行这句格言 , 在完成“北京时间”的测量后 , 她的科研并未止步于此 。
叶叔华提出建设中国VLBI网(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1978年以来 , 叶叔华组织中国各天文台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 , 负责中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的建设 。
叶叔华于上世纪90年代起 , 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 , 负责“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攀登项目 , 发起“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国际合作项目 , 1996年担任首届主席 。
在叶叔华的支持下 , 上海天文台就大胆地将VLBI技术应用于我国探月卫星轨道测量的技术方案预研究 , 历经艰辛 , 终获成功 。 2007年10月24日 , 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 她所积极倡导的VLBI系统 , 为成功探月的“嫦娥一号”作了精确测轨 。 她终于在80岁时 , 亲眼见证了恢宏美丽的“嫦娥奔月” 。
中国天文事业的“风口”
在梦想成真后 , 目光长远的叶叔华又开始为中国天文事业谋划下一个“风口”——建立SKA亚洲科学中心 。 如同40多年前 , 认定不能错失“VLBI”一样 , 叶叔华也认定 , 中国不能错失“SKA” 。 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 , 以下简称“SKA”) , 作为一个特大型国际联合科学工程 , 它由分布在南非及南部非洲8个国家的2500个高频蝶形天线 , 以及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沙漠无线电宁静区域的上百万个偶极子低频天线组成 。
【【科学强国】95岁的“北京时间之母”,每天坚持到天文台上班】(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人若想了解这广袤的宇宙 , 一定离开不了“观天巨眼”望远镜的辅助 , 有了望远镜 , 我们才能看到宇宙的奇妙 。 我国作为SKA国际成员 , 经过广泛征询、引擎论证和顶峰设计 , 已经确立了中国SKA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蓝图 。 SKA建成后 , 将会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灵敏50倍 , 速度提高1万倍!而且SKA有可能会发现银河系中所有的脉冲星、超大黑洞产生的引力波 , 重建宇宙磁场的结构 , 甚至揭开生命的摇篮 , 找寻宇宙中的其他生命等 。 可以说 , SKA是人类天文科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 它必将会揭开更多的宇宙奥秘 。
推荐阅读
- 扶持劫尊者封天,天堂界在西方主宰宇宙的主导地位是否将被打破?
- “北京时间”你知道是谁创造的吗?
- 如果全球气温一夜骤降40摄氏度,现代科技能抗吗?人类会灭绝吗?
- 鼓励女性打破天花板的女院士叶叔华:天文是我一辈子的浪漫
- 科技高速发展是错觉?宇宙正在锁死人类,3种方法或可突破(上)
- 亚马逊河究竟有多可怕?躲蜂群攻击跳入水中,却被食人鱼撕成碎片
- “叫她兰诺,别叫她布鲁姆太太!”尊重女科学家,从称呼开始
- 性取向真由基因决定?北大浙大专家:发现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基因位点
- 陈根:人体粪便中存在5万多种病毒,超过90%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