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文章图片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文章图片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文章图片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文章图片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文章图片


贵阳机场厕所洗手池布满 4 亿年前化石,是否是暴殄天物?



这些小小的化石背后 , 有着一个古生物帝国的兴衰史 。
其实这些动物并非现代大多数人理解的贝壳 , 甚至和贝壳不是一个门 。像我们熟悉的河蚌、蛤蜊等都属于软体动物门下的双壳纲(螺类为腹足纲) , 或斧足纲 。
而石矸拟房壳贝所属的五房贝目 , 则属于无铰纲 , 为腕足动物门 。
从演化的角度来说 , 它们二者的差异 , 超过人和文昌鱼的差异:

文昌鱼:一种和我们脊索动物远祖很相近的原始脊索动物 。
大部分的腕足动物 , 看起来和斧足纲的确很像:

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是这样的:

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 。
腕足动物全部属于海生底栖生物 , 起源于寒武纪早期 , 大多数通过肉茎(pedicle)固着生活 。
由于很像软体动物 , 所以以前也命名为拟软体动物门 。 但两种动物的差异实在是相当巨大 , 长得像也仅仅是因为外壳给人类的错觉 。
现存的典型腹足纲动物——海豆芽 , 也即舌形贝(Lingula):

舌形贝和五房贝同属于无铰纲 。 也是著名的“活化石” , 它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生物中 , 生存历史最长的一个种属 。
无铰纲代表动物:

五房贝目下的石矸拟房壳贝 , 长这个样子:

本次主角石矸拟房壳贝的背后 , 有着一场腹足纲动物的兴衰史 。从寒武纪到奥陶纪 , 整个地球都处于“温室效应”状态 , 全球温度很高 。
到了晚奥陶纪 , 甚至连南极的冰川也完全没有了:

全球没有冰川 , 也就难以形成冷洋流 。
不仅全球平均温度很高 , 而且海洋水层分布均匀 , 密度和温度的变化都不大 。
从寒武纪繁荣以来的古生物 , 完全适应了当下的环境 。
可以说 , 早期的寒武纪生物 , 俨然一副温室内花朵的状态 。
这个时期的海岸线附近生活着庞大的腕足动物群 。
其中分布最广的一个 , 被称为郝南特贝动物群(Hirnan tiaFauna)[1
。 在中国贵州、华南也有分布 , 不过还是以正形贝目和扭月贝目为主 。
4.4亿年前 , 奥陶纪末期 。
正形贝目和扭月贝目已经统治了华南地区几千万年 。
而起源于正形贝目的五房贝目(石矸拟房壳贝所属)才在生物演化史上刚刚登场 。 (原始种可能在4.85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已经开始演化)
  • 扬子区(今长江流域往下 , 贵州北部到上海一带 , 含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奥陶纪古生物群分布区域:

图中的腕足动物为稀少贝(Manosia) , 五房贝分布湄潭遵义附近(上杨子海的下海岸)
因为火山、小行星、甚至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各种原因 , 地球出现了大降温 , 位于南极的瓦岗大陆(今撒哈拉地区)开始结冰 。
结冰之后 , 出现恶性循环 , 大片的冰川产生冷洋流和大气冷流 , 从而造成全球温度的进一步下降 , 造成南极冰川的加剧 。
并最终导致全球温度下降8~10℃ , 海平面下降50~100米(也有观点认为超过100米) 。 同时 , 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碳、氧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
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 , 令笔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珊瑚等等 , 浅水海域以及深水海域的浮游生物(或幼体浮游) , 遭受到了重创 。
五房贝目和石燕目的一些腕足动物种类 , 因迁至避难所栖居 , 物种得以延续 。
仅仅过了50~100万年后 , 这一场冰期就宣告结束了 。
全球气温开始迅速回温 , 海平面再次回升了50~100米 。 大量海水侵蚀陆地 , 造成缺氧事件的发生 , 甚至形成有毒的水体 。
二氧化碳开始大量增加 , 海底水域发生严重缺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