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世界很多国家都相继向地外发射了大量人造卫星 , 包括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 比如气象、通讯、测绘、农业、环保、侦察等卫星 , 这些人造物体分别以相应的高度围绕着地球作周期性运行 。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消息 , 那就是有的卫星需要定期补充燃料来维持它们的运行轨道 , 难道它们在入轨以后需要实施进一步的加速吗?
卫星轨道的确定
在人造卫星发射时 , 科学家们根据这颗卫星的用途 , 会提前规划好它们的运行轨道 , 实质上就是以一定的速度进入距离地面多高的空间问题 。 按照国际惯例 , 人造卫星的轨道高度分为三种主要类别 , 即低轨、中轨和高轨 。
对于低轨卫星来说 , 其运行轨道的范围是距地面120公里以上、2000公里以下的区域 , 这里由于距离地面较近 , 因此适合做一些高精度测量和侦察之用 。
对于中轨卫星来说 , 其运行轨道的范围是距地面2000公里以上 , 2万公里以下的区域 , 这个区域适用于对分辨率要求不是太高的任务 , 比如中尺度的资源测量等 。
对于高轨卫星来说 , 其运行轨道的范围是距离地面2万公里以上 , 地球的同步卫星就处在这个区域 , 当高于同步轨道3.6万公里高度之后 , 由于卫星的公转速度就会低于地球自转速度 , 而且分辨率很低 , 成像质量较差 , 所以在3.6万公里以上的空间内就失去了人造卫星的应用意义了 。
卫星能够围绕地球运行的原因
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 一个物体能够保持平衡的状态 , 要么它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 要么所受的外力合力为零 。 在地球周围作环绕运行的人造卫星 , 肯定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 它们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 必须要有一个力与所受到的重力相平衡 , 而这个力就是卫星公转时产生的向心力的“兄弟力”-离心力 , 实际上这个力并不存在 , 只是为了说明卫星能够环绕运行时达到平衡状态所假想的一个力 , 这个力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
那么 , 既然离心力是假想出来的 , 为何卫星还能够维持平衡呢?这就牵涉到空间的问题 。 无论是太阳 , 还是地球 , 对于围绕它们运行的星体或者人造天体来说 , 质量无疑是非常大的 , 能够作为这些星体或者人造物体围绕运行的引力源 。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 ,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会因引力的作用而呈现互相靠近的趋势 , 这个在大质量天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
如果两个星体本身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 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下 , 它们最终会碰撞到一起 , 但是如果一方围绕着另一方作公转运动时 , 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 在引力作用下向引力源坠落是时刻在发生的 , 只不过由于引力源的星体也一定的体积 , 其球体表面会呈现一定的空间曲率 , 当围绕运行的一方在轨道上公转时 , 由于沿着轨道切线方向上的移动 , 会带来与引力源之间距离的增加 , 这部分增加的距离刚好与坠落拉近的距离相抵消 , 从而表现出环绕的状态 , 实质上是一直在向着引力源方向坠落 , 但与引力源的距离始终却没有变化 。
我们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引=G*M*m/r^2)和向心力公式(F向=m*v^2/r) , 计算出在一个星体表面作环绕运行的最低速度 , 即当引力与向心力完全一致时 , 最低环绕速度v=√G*M/r , 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引力源星体质量、r为物体与星体质心的距离 。 从此 , 我们可以算出在地球表面发射一个卫星 , 其环绕速度值最低为7.9公里每秒 , 随着卫星高度的升高 , r值增加 , 所需的环绕速度值的下限也会相应减小 , 比如在达到距地面300公里以上的空间时 , 其环绕速度会降低到7.8公里每秒;在达到同步轨道3.6万公里处 , 环绕速度变得更小 , 只需要2.6公里每秒 。
推荐阅读
- 地球有自转,为啥直升飞机空中停留12小时,不会到地球另一端?
- 既然宇宙中存在着万有引力,星体之间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小吗?
- 土鳖星链?美科学家把\战忽局\黑话当真了!中国GW星链:12992颗卫星
- 东方红一号仍在轨道运行,能否用机械臂带它回家?
- 假如宇航员在宇宙牺牲后,遗体坠入其他星球,可能成为“生命起源”吗?
- 如果可以从中子星上取下一立方厘米的物质,放到地球上会怎么样?
- 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已发射升空50多年,为什么没有坠入大气层?
- 人类有能力阻止台风吗?3个大胆的想法,以后或许会成为现实
- 科学家打破传统生命探测模式,开启寻找地外生命“踪迹”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