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述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 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建设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 目前我国的在轨卫星众多 , 而太空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空间飞行器的安全 。
此前日本发射了隼鸟2号用来采取名为龙宫的小行星的样本 , 其采样的方法十分暴力 。 那为何日本为何不顾产生太空垃圾的后果 , 执意要采用“暴力手段” , 而不直接在其表面采取样本呢?
暴力采矿产生的碎石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这些太空垃圾伤害到我们的航天器呢?下面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去了解这些空间垃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
隼鸟2号的特点通过隼鸟2号上携带的工具 , 我们就能大概了解隼鸟2号的目的是什么 , 以及要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目的 。
首先隼鸟2号携带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个小型随身携带撞击器(SCI):它的功能是在小行星的表面通过撞击形成一个人造陨石坑 。 撞击完成后会使用采样器对人造陨石坑的样本进行采样 。
其次还携带了近红外光谱仪(NIRS3)和热红外成像仪(TIR) 。
近红外光谱仪的作用是用来研究小行星的矿物成分以及检测该小行星上是否含有水元素 。 而热红外成像仪则是对研究小行星的温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
此外隼鸟2号上还搭载了一辆小型漫游车和一辆小型着陆器 , 一辆由德国航天局和法国航天局建造的小型着陆器 。
漫游车是用来采样以及收集相关数据 , 着陆器的任务则是观察地表状况 , 将漫游车成功送达小行星表面 。
通过观察隼鸟2号上搭载的上述几种工具 , 我们可以知道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小行星的地表下采取样本 , 并对小行星的所含物质成分进行检测 。
在日本进行“暴力采矿”后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中心(JAXA)表示:根据航天器传输回来的撞击画面显示 , 小型随身携带撞击器被释放后 , 许多碎石从撞击点向外喷出数十米 。
在日本为隼鸟2号成功取得埋藏在小行星地表下的“新鲜样本”而高兴的同时 , 因其暴力开采所产生的碎石则在太空中高速前行 , 时刻威胁着在轨卫星的安全 。
小行星的开采取样应该以空间安全为原则 ,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 如果不计手段 , 未来的空间环境只会越来越糟糕 。
日本的这次暴力开采可能不会造成严重的空间事故 , 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 可能日本在后续的开采中还会复刻此次任务 , 使用暴力手段 。
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运行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在其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极快 , 而急速飞行的太空垃圾犹如黑夜里的子弹 , 对在轨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
为此 , 为了应对各种垃圾 , 各国航天局开始研究对策 。
- MMOD(微流星体和轨道碎片)
轨道碎片是指因无法使用而被废弃成为太空垃圾的人造物体 。 微流星体则是来自自然界的小型石块 。
对人造卫星而言 , 微流星体比轨道碎片还要可怕 , 因为它的速度比轨道碎片还要快 。 这些微流星体主要来源于彗星和小行星 。 此次隼鸟2号开采小行星所产生的碎石便属于微流星体 。
据估算目前微流星体和轨道碎片的数量大约在2万个左右 , 其中能够被太空监视网络所观察到的 , 还好处理 , 可以通过调整航天器的轨道位置来避免 , 但那些较小且不易观察的MMOD , 则不好处理 , 我们很难避免与其相撞 。
推荐阅读
- 地球气温或将变冷?降温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地球终于要凉了?
- 太神了!月壤中的二氧化碳能制氧和火箭燃料,我国已开展试验
-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蚀刻氧化硅薄膜
- 北极圈“发高烧”!温度飙升至48℃,地球正疯狂吸热
- 在550万年前的洞穴里,发现“外星世界”?打破人类生命认知
- 科研人员利用蜂蜜中含有的 DNA 揭示了蜜蜂的健康状况
- 南大洋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地球会“大降温”吗?
- 空间与能量可随机互换?
- 地球上最大的声音,全世界十三分之一地区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