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易燃易爆炸”,怎么办?( 三 )


直接点说 , 尽管我们常谈换位思考 , 可从发展的角度看 , 目前每个人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地处理问题 。
不论需求大小 , 当它未被满足时 , 都会激发你内心想要的欲望 , 甚至于产生情绪压力 。
一些能够快速被解决、响应的事 , 或许能多多少少让自我心态平稳些 。 但那些自己束手无策 , 又有沉没成本所在的问题 , 就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在心中 。
客观的事实是 , 事情处理通常都有起有落 , 如果把每一次自然的回落看成一个“沟壑” , 那这辈子在心理上你永远无法戒掉浮躁 。
我们处理事情背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 , 完成简单的需求时 , 动机强度高效率也高 , 复杂需求效率低理性成本也高;心理学家R.M Yerkes、J.D Dodson把整个过程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多德森定律
我们都很清楚 , 适当的压力可以增加做事的专注度和激情;而过重压力则会让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时发挥失常、甚至崩溃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一个表明压力和表现关系的定律 。 根据该理论 ,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情绪状态 , 即我们的情绪唤起和表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 水平过低过高 , 都会影响自己 。
什么叫情绪唤起水平?如同当你对某件事不感兴趣时 , 自己的唤起水平就比较低;通常会感觉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头、无法集中注意力 。 这种情况下你的效率自然不会高 。
当然 , 除心理外 , 唤起水平也和一个人的生理、精神有内在联系 。
当自我非常疲乏 , 身体机能不足时你同样无法提起劲头;如 , 部分人熬夜后第二天刚到公司的状态 , 即便强迫你做事 , 也很不情愿 。
那过高是种什么状态?当心理压力、情绪急躁、焦虑不安时 , 它对你的任何行为都产生负面作用 , 因为它会削弱认知能力、记忆力、和思考问题以及决策的维度 。
另外 , 兴奋也是一种高唤起状态 。 很多人处于兴奋时会有种特别浮躁表现 , 根本没有办法冷静下来处理事情 , 只能等兴奋下去后才能进入心流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 , 当执行任务时 , 压力的增加会提高表现 , 但只会提高部分峰值 。
当压力进一步增加时你的表现就会下降 , 尤其是在做某项复杂的事情;而对过去已经做过或简单的事情 , 一定程度的压力 , 不会有任何影响 。
为进一步理解 ,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上班起晚10分钟 , 那洗脸、刷牙、化妆中你可能会把化妆去掉 , 或在出租车上进行 , 这属于简单的任务 。 在某些压力峰值内你能快速搞定 。
困难的任务有所不同 , 今天要约见一位很久的大客户 , 你想以10万美金完成这笔交易 , 刚到公司 , 老板要求你11万美金价格搞定对方 。 面对略微增长的压力 , 你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完成 。
如果老板要求你15万美金完成这笔订单 , 可能你面对高强度和必须做这件事的双重压力 , 会发挥失常、甚至丢失该客户 。
想想看 , 比目标额高出的1万美金已经到压力峰值 , 那5万是不是会更让人崩溃?
明白该理论 , 你能解决很多问题 。
比如做简单任务时压力越大 , 你的效率也就越佳 , 那么 , 你可以多给自己点压力 , 这样产出更高 。
困难任务时 , 需要多次自我测试找出“心流顶峰状态” , 科学控制期望(压力)让其在高效状态 。
千万不要越过峰值让自己失去对某件事的动力 , 我在写文章时经常采用该方法 , 累了就休息 , 心流来了就聚焦 。 可很多人不同 , 许多事情喜欢一蹴而就 , 上来就想快速搞定 。
造成的结果是 , 慌乱之中完成效果甚微 , 或者凭着脑中意志力使劲逼迫行为去执行 , 产出效率低下 。 由此 , 把它放在现实场景看 , 浮躁怎么来的?
简单任务面前使劲拖拉以至任务堆积 , 困难的任务想一气呵成 , 加上外部环境和自我欲望无止境的透支想快速看到结果 , 心力又不足 , 过程直接变形 , 浮躁也就随之而来 。
所以 , 不浮躁的本身不是控制心流 , 而是享受心流顶峰前的状态;那日常中 , 我们如何改善不好的状态呢?我常使用“三角凳模型” 。
三角凳模型
该理论由美国的本·伯恩斯坦(Ben Bernstein)提出 。
三角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 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最稳固、最结实、最耐用的物品之一 , 采用的结构经历漫长岁月的考验 。
每条腿代表着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条腿是身体、一条腿是思维、一条腿是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