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火星打洞,钻进去又滑出来,哪种力量阻止人类探查火星内部?( 二 )



但是这样的土质 , 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 就是太松 , 太滑 , 导致摩擦力不足 , 火星土壤没法咬住钻头 , 在冲击力下 , 钻头往下深入一点 , 等冲击蓄力的时候 , 钻头又被提了出来 , 也就是说在做无用功 。
既然找到问题所在 , NASA就开始考虑解决方案 , 既然是土质酥松细腻 , 导致土壤的摩擦力小 , 那么就把钻头周围的土壤给压紧 , 这样不就导致土壤的摩擦力增大 , 可以继续往下打洞了吗?

事实上 , 他们也是如此干的 , 利用洞察者号携带的挖斗 , 把钻头周围的土壤拍结实 。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 在钻头开始运作后 , 在原基础上深入了一些 , 这让NASA看到了希望 。
但是希望开始没多久 , 又让他们陷入了绝望之中 , 在持续地冲击中压紧的土壤震松 , 又回到当初的状态 。

在这个时候 , NASA的工作人员 , 还是考虑如何从外部解决问题 , 尽量温柔些 , 不要碰钻头 , 避免钻头损坏 , 造成整个任务的崩溃 。
但是耐心始终是有限的 , 洞察号本来预计2个月就完成的任务 , 被整了接近2年 , 搞得他们精疲力尽 , 一次次地在希望与绝望中徘徊 。

NASA决定来次暴力的了 , 利用洞察者号携带的挖斗 , 把钻头压住 , 不让它反弹 , 实在不行把钻头锤也要锤进土里 。
在一番疯狂的操作后 , 效果很明显 , 鼹鼠钻头第一次完全钻入土里 , 当以为成功在望的时候时候 , 回头一看 , 出现让整个工作人员崩溃的一幕 , 连在钻头后面的传输线 , 全部整整齐齐的停留在火星表面 , 一点没有跟着进入地下的意思 。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 , NASA知道 , 整个打洞的任务已经失败了 , 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 基于此 , 对外宣布打洞任务失败 。
基于此 , 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1、德国造的钻头 , 质量真的没话说 , 在火星严酷的环境中 , 无数次的冲击 , 并且被洞察者号挖斗捶打 , 依然坚挺没坏
【美国火星打洞,钻进去又滑出来,哪种力量阻止人类探查火星内部?】2、在发射之前 , NASA就对火星土壤经过分析的 , 怕火星土壤太紧 , 钻不进去 , 却没想到太松太软 , 也同样是钻不进去 。
结语:抛开狭义的思想 , 洞察者号的失败 , 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损失 , 如果这次任务成功 , 人类将早一步了解火星的内部情况 , 为将来载人登陆火星 , 早做准备 。 随着人类的这次探查火星内部探查失败 , 载人登陆计划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将推迟 。
如果NASA在发射之初 , 对火星土壤经过细致分析的话 , 很有可能就会避免这次的失败 , 相信他们自己也开始后悔当初的大意了 , 但是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 , 本来就是一部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 然后改进直到成功的历程 。

翻开航天史可以发现 , 在探月 , 探金星 , 探火星的过程中 , 失败要占大多数(除了载人登月是个BUG存在 , 几次登月都基本成功了 。 )
不久后我国的天问一号 , 也将降落火星表面 , 开启一段火星之旅 , 预祝其在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取得圆满的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