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举,凭“看脚印”的绝活一生破案无数,却多次请求降职,为何( 四 )


当时 , 公安部科技司为这个高难度科研项目公开招标 , 王清举从全国数十名足迹专家中脱颖而出 , 接手了这个高难度的工作 。
至此 , 王清举开始了历时两年多的艰苦攻坚 。
为了专心搞科研 , 1995年4月 , 在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刻 , 王清举再次向地委提出了辞去公安处副处长职务的报告 。
“啥?辞官 , 傻了吗?”有人像是听到了一个奇闻 , “干了大半辈子才弄上一个‘长’ , 就这样不要啦!”
公安处党委不同意他辞去职务 , 他就在党委会上用恳求乃至于接近哀求的语调大声疾呼:“同志们 , 帮帮忙吧 , ‘八五’攻关只剩下半年时间 , 正是百米冲刺的时候 , 冲不上 , 就完了 。 为了集中精力把这个项目搞上去 , 就叫我辞了行政职务吧 , 求求大家啦!”
党委成员们被他深深感动了 , 把他的辞职报告送到了地委 。
一位领导同志说:“有人伸手要‘长’ , 你倒是把‘长’给让了 , 你再好好想想 , 要慎重啊!”
王清举早想好了 。
最终 , 地委尊重了他的选择 , 不无遗憾地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 。
而他的老伴儿却非常支持:“当那‘长’干啥!这也管 , 那也管 , 就怕你累出一身毛病来 。 你就认准一个活儿 , 干好就中!”
1995年12月10日 , 经过现场操作演示 ,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技术”顺利通过了国家科委的鉴定 。
喜讯传来 , 河南公安系统沸腾了 , 河南省公安厅的领导说说:“给咱河南公安争光了!”
在之后的实践中 , 该技术屡破大案 , 在王清举的努力下 , “步法追踪”终于从个人绝活走向了科学化 , 从而使破案率大幅提升 。
王清举说过 , 只要大地上还存在着脚印 , 那么 , 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罪恶的脚印 , 对于任何一个走在正路上的脚印 , 都必须充满情感地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 他将为此奋斗终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