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停滞100年,出现两大禁区,导致人类科技被锁死?( 二 )



但是新组合成的我 , 其意识会停留在30岁时扫描自身原子信息的那一刻 。
事实上 , 这里有个理论漏洞 , 即便物质决定意识是成立的 , 但是这个物质到底是原子级别的重组才能还原意识 , 还是夸克级别的重组才能还原意识 , 甚至是比夸克更小级别的重组呢?
按照目前的神经科学的知识 , 姑且认为原子级别的重组就足以还原意识 。
除了人体 , 汽车 , 芯片 , 食物 , 房子 , 所有人类需要的物质享受 , 都可以从原子级别重新构造起来 。 虽然这样做十分难 , 因为原子重组要涉及到核聚变和裂变的过程 , 所需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 但这些起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但这只是美好的想象 。 因为我前面已经提到 ,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 , 我们无法彻底操纵单个微观粒子 ,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不确定性原理 。
在量子力学中 , 我们不能同时精确测量出一个粒子的位置信息和动量信息(动量信息是质量和速度信息的结合) 。

可是我们要想从原子级别重构物质 , 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操控粒子 。 要想操控粒子 , 必然要同时精确掌握粒子的位置 , 质量和速度等信息 。
所以 , 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存在 , 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操纵粒子 , 那么人类就永远无法发明出万物生成器 。 那么人类的科学技术就存在天花板 。

不确定性原理对人类科技的限制不仅于此 , 甚至还阻碍了人类对超微观世界的认知 。
看过我之前有关普朗克单位推导的读者可能会明白 , 所有的普朗克单位 , 包括普朗克长度 , 普朗克质量 , 普朗克时间以及普朗克温度的推导都和不确定性原理有关 。

在人类的理性认识中 , 空间可以不断细分 , 但是在物理事实上 , 空间存在最小极限 , 那就是普朗克长度 , 普朗克长度以下的世界不会对宏观世界造成任何实质作用 。
但是这并不代表普朗克长度以下的世界并不存在 , 那里只是人类无法认知的领域 。
弦理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既然普朗克长度是现实世界的最小尺度 , 那干脆在普朗克长度附近直接设定一种最小的物质结构 , 由这一物质结构的演变才生成所有粒子 , 粒子再构成万物 。
这一结构的尺度约等于普朗克长度 , 这就是弦 , 尺度约为1.6x10 ^-35米 。

但是弦理论也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 甚至没有任何证据佐证 , 如今完全沦为数学上的伎俩 。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已经放弃弦理论!
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存在 , 人类在认知上不能突破普朗克单位 , 在科技上无法制造出万物生成器 。 这也是人类科学发展的两大禁区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