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目前为止 , 人类还没有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发现外星智慧文明存在的证据 , 但是根据最新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 , 科学家现在有一种观点:外星超级文明可能生存在围绕白矮星而建造的戴森球上 , 它们可能遍布我们的银河系 。
什么是戴森球?
任何先进文明都离不开能源 。 目前 , 全球78亿人每年消耗的能量约为5.8亿焦耳 , 这大约相对于140亿吨石油的能源输出 。 这其中 , 几乎所有的人类能源都来自化石燃料 , 因为我们缺乏依靠太阳系中最大的能源发电机的技术知识:太阳 。
如果人类用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地球表面的每一平方英寸 , 那么每秒将产生超过 1017 焦耳的能量 , 这就是戴森球的原理所在 。
按照这个原理 , 如果一个先进文明真的想利用他们的母星的惊人能量输出 , 他们必须建造巨型结构来捕捉它 , 收集恒星的能量 , 并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其他有用的东西 。 这个巨型结构就是戴森球 , 它由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于1960年提出 。
戴森球虽然听起来是一个球体 , 但是很显然 , 即使一个外星超级文明能够建造一个围绕恒星的巨型结构 , 也不能确保该结构的稳固 , 因为受到恒星引力、潮汐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 这个球体可能会解体 , 无法维持固定的形状 , 因此 , 戴森球更可能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围绕恒星的巨型结构 , 而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球体 。
没有不死的恒星
能够建造戴森球 , 固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 但是一个文明无论多么先进 , 建造了多少个戴森球状的巨型结构 , 他们都将面对一个恒星也有寿命这样的事实 。
如果一个文明围绕一颗典型的类太阳恒星产生 , 那么终有一天这颗恒星会变成一颗红巨星 , 最后还会成为一个“凉爽”的白矮星 。 在此过程中 , 恒星会“烘烤”距离它很近的内行星 , 然后在成为白矮星时冷却、冻结离它较远的外行星 。
因此 , 留在行星表面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长期选择 。 这意味着任何外星文明都必须在他们的母星成为白矮星时收拾行装离开 , 寻找一个新的系统作为家园 , 或者建立一系列栖息地 , 从剩余的白矮星中收集辐射 。
外星超级文明可能生存在戴森球上
正由于没有不死的恒星 , 因此 , 根据发表在《皇家天文学》月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 , 科学家认为一个外星超级文明很可能生存在围绕白矮星的戴森球上 , 而不是某个行星上 。
论文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名誉教授 Ben Zuckerman 认为 , 外星文明似乎不太可能会为了建造一个戴森球而频繁经历选择新恒星的麻烦 。 因此 , 他们可能会在他们的母星周围建造这些巨型结构 , 毕竟 , 当一颗恒星变成白矮星后 , 其生命还能够延续数十亿年 。
Ben Zuckerman的论文在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其一 , 按照这个理论 , 我们应当在银河系中找到更多的外星超级文明 , 如果没有 , 那么 , 这就说明外星超级文明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
其二 , 该理论为我们寻找外星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 , 因为根据这个理论 , 为了找到外星文明 , 我们可能需要将目光转移到白矮星这样的类太阳死亡恒星上 , 而不是寻找“宜居行星” 。
结论
外星超级文明可能生存在围绕白矮星建造的戴森球上 , 这是一个听起来值得脑洞大开的新鲜结论 。 也许 , 按照这个思路 , 我们终将找到某个外星超级文明存在的证据 , 反过来 , 这也激发人类文明自我进化的终极方向 。
但是为何我们至今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
答案可能很简单:在整个宇宙中 , 像人类这样发展出较高水平的科技文明很少 , 说不定 , 人类文明就是这个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呢?
【科学家:外星超级文明可能生存在戴森球上,而不在行星上】对此 , 你的看法是什么?
推荐阅读
- 爱因斯坦是不是错了?
- 神秘力量致宇宙诞生后出现诸多谜团,它究竟来自何方?
- 最扁的恒星有多扁?最热的恒星有多热?盘点宇宙中10大奇异恒星
- 金字塔疑似跟外星人有联系,科学家做过多项实验,结果得到惊人数据
- 基因决定人的死亡时间?研究:占30%,人死亡之后知道自己死了
- 科学家发现神奇的图案:“上帝指纹”,宇宙真的是设计出来的?
- 科学家首次证实人类中耳由鱼鳃演变而来
-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 科学家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头皮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