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6万年,全球一度仅剩35条的魔鳉,现在怎样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极度干旱的沙漠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地 , 因为绝大多数地球生命都离不开水 。 但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 , 仍然存在生命 , 甚至包括鱼 。
美国的死亡谷国家公园是该国最热、最干旱的国家公园 , 这里曾经记录到的最高温度将近57摄氏度 , 最干旱的恶水盆地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毫米 。 但就是在这种地方 , 生活着一种十分罕见的鱼类——魔鳉 , 这是一种沙漠鱼 。
在1930年 , 鱼类学家Joseph H. Wales在死亡谷的“魔鬼洞”中首次发现了沙漠鱼 。 这种鱼的个头很小 , 最大的身长也只有3厘米 。 沙漠鱼的颜色与性别和年龄有关 , 幼体呈现为黄色 , 雌性长大之后颜色基本保持不变 , 而成年雄鱼的颜色变为明亮的金属蓝色 。
在人类发现之前 , 这种沙漠鱼已经在石灰岩洞穴中生活了6万年 。 魔鬼洞的海拔730米 , 长度为22米 , 宽度为3.5米 , 深度超过130米 , 沙漠鱼生活在上层24米的水中 , 主要集中在15米深的地方 。 在那里 , 水温恒定在33摄氏度 。 由于远离地表 , 那里的溶解氧含量很低 。
那么 , 沙漠鱼最初是如何进入与世隔绝的魔鬼洞之中呢?
目前 , 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 。 一种观点认为 , 沙漠鱼可能是通过地下水域误入魔鬼洞 。 数万年前的死亡谷是一个湖泊 , 其中可能生活着沙漠鱼的祖先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 沙漠鱼在洞穴中的生活时间并没有那么长 , 可能只有1000年的时间 。 由于当地的印第安人会食用鳉鱼 , 他们可能有意无意地把鳉鱼引入魔鬼洞中 。
这些估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魔鳉的突变率 , 而该物种的突变率是未知的 。 但初步研究表明 , 魔鳉是所有脊椎动物中突变率最高的物种之一 。 更多的证据表明 , 这些沙漠鱼在过去数万年里都生活在洞穴中 。
为了防止魔鳉走向灭绝 , 当年 , 科学家仿造洞穴的环境建立了三个栖息地 , 然后把一些魔鳉转移过去 。 结果发现 , 魔鳉的表型变得越来越不同 , 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因为环境而发生变化 。
在魔鬼洞恶劣的环境中 , 魔鳉几乎无所不吃 , 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藻类、无机颗粒物、甲壳类动物、扁形 。 魔鳉的食物匮乏 , 种群数量一直非常小 。
除了缺乏食物 , 与世隔绝的魔鳉也有天敌 。 龙虱(水鳖)会以魔鳉的卵和幼虫为食 , 同时它们还会捕食魔鳉的食物 。 龙虱可能是后来才被引入这个生态系统中 , 它们直到1999年才被发现 。
另外 , 魔鳉繁殖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在每个繁殖季节 , 雌鱼平均只能产生4到5颗成熟的卵细胞 , 每颗直径约为1毫米 。 魔鳉不但繁殖力低下 , 而且鱼卵的孵化成功率很低 , 幼体的存活率也很低 。 据估计 , 魔鳉的寿命只有大约1年 。
【|与世隔绝6万年,全球一度仅剩35条的魔鳉,现在怎样了?】自有统计以来 , 魔鳉数最多时也只有550条 。 而在2013年 , 魔鳉的数量降到最低 , 只有35条 。 到了2019年 , 魔鳉的数量增加到了136条 。
推荐阅读
- 察尔汗盐湖|我国“最贵”的一个湖泊,估价达到12万亿,资源可供全球使用千年
- 与世隔绝|国内最美高速服务区,堪比豪华城堡,还有“云中餐厅”,你去过吗
- 长江三峡|全球看花最美的地方,能让你领略到不同的浪漫,且景色特别迷人
- |全球特别著名的沙滩,颜值上吸引了不少人,特别是紫色的沙滩
- 旅行|全球最美旅行城市,你去过几个?
- 马山|全球最平的山:长约14000米宽约5000米,两大国为其争夺近10年
- 广东省|它将成全球最长的连续近岸海滨公路,主线长约1570公里,就在广东
- 移民|全球多个国家官宣开放国门!欢迎外国工签移民旅游等
- 九寨沟|全球最美的人间仙境,抽空一定要前往,不然错过了实在可惜
- 天堂寨|中国超想出名的县级市:因一本英国小说而改名,改名后全球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