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上海人嘴里的“拎不清”?上海人评价外地人为何总用这个词?


何为上海人嘴里的“拎不清”?上海人评价外地人为何总用这个词?


文章图片


何为上海人嘴里的“拎不清”?上海人评价外地人为何总用这个词?


文章图片


何为上海人嘴里的“拎不清”?上海人评价外地人为何总用这个词?


文章图片


首先 , “拎不清”是个贬义词 , 这个没什么好隐瞒的 , 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具体意义 ,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个褒义词 。 会发生这种情况 , 主要是因为上海人和外地人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 , 对于不同的事情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 而在相对小范围的上海人圈子 , 就会形成这样的共识 , 也会形成这样的交流……

上海
举个例子说吧 。 我们单位前几天来了一个来自江西的实习生小姑娘 , 上海交大毕业 , 妥妥的高材生 , 但是不太会打扮自己 。 办公室里的姐姐妹妹都踩着刀子一样的高跟鞋 , 她穿了双平底鞋 , 看上去就会特别突兀 。 这里说下 , 单位是没有硬性的着装要求的 , 但一定需要是商务打扮 , 我个人倒没觉得什么 , 可是很快总经办的人就找我谈话 , 让我管管她 , 让她不要那么与众不同 , 临走的时候丢下了这么一句话:她也太拎不清了!真以为自己还是在大学里啊!

多少要有一点跟
我后来和小姑娘说了这个事情 , 我说这其实也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要求 , 更不是上海独特的要求 , 而是整个商务世界的要求 , 你总得去适应这个规则 , 而不是等待规则来适应你 。 每个人的能力虽然不是体现在踩了多高的高跟鞋上 , 但是不要刻意保持特殊状态始终是职场生存的关键之处 , 因为“枪打出头鸟”是不需要瞄准的——目标总会自己待在枪口 , 只是等待开枪的那一刻……

枪打出头鸟
小姑娘之后的表现 , 就是上海话里的“拎得清”了:买了双高跟鞋 , 不高不低的那种 , 每天穿着西装 , 也开始画一些淡妆 , 环境舒适了 , 她的能力也有了展现的空间 , 最终虽然没有留在本部 , 至少还是去了下属的一家公司 , 算是为留在上海走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留在上海是很多外地学生的梦
着装这件事情 , 确实是和地域文化有比较大的关系 。 我也发现在上海的一些外地人 , 着装有时候确实有点把握不住那个度 , 有时候过于正式 , 有时又过于随意 。 但是其中大多数人并无恶意 , 过于正式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重视 , 过于随意往往是因为觉得关系比较亲密 。 我觉得虽然有些奇怪 , 却不太影响我对于这些人的认识 。 特别是来自北方的男性 , 性格豪爽的比比皆是 , 签合同的时候运动装打扮的我也见过好几次 , 这丝毫不会妨碍我们成为商务伙伴和朋友 。 事实上 , 这样的朋友交得也比较让人放心……

签合同时候还是要正式着装比较好
相比工作 , 生活中“拎不清”的情况更多发生在意识不同造成的分歧 。 比如几个女孩子在那里密切私语 , 你若是长得不像王一博就不要轻易去凑热闹 , 因为这样就是自找没趣 , 标准的“拎不清” 。 再比如 , 一般轻易不要让同事帮忙工作以外的事情 , 毕竟大家的关系如果只是同事的话 , 工作以外的就不是义务范围之内的事情 , 让别人这么做欠下的就是人情 , 但是上海人是不太愿意欠人情的 , 再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 , 而不是求助他人 。

求助
什么事情都是能量守恒的 。 平时我们对别人说了多少句“拎不清” , 现在就会被反射多少句“假精致”和“利己主义” , 所以我对此丝毫不以为忤 。 但是城市的封控总会过去 , 社会舆论也会有太平下来的一天 , 到了那个时候 , 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外地同事 , 还真的是一个该去好好琢磨一下的问题:是还是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的处境 , 容忍他们的“拎不清”?还是继续把自己的标准放在制高点判断是非?我反正还没有找到答案……
【何为上海人嘴里的“拎不清”?上海人评价外地人为何总用这个词?】一家之言 , 难以概全 , 抛砖引玉而已 , 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 , 版权属于原作者 , 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 , 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 , 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