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阿鑫|游戏行业“阵痛”持续 “出海”是否一劳永逸?

????本报采访人员 李豪悦
????截至6月6日 , 游戏版号仍然没有发放的消息 。
【马阿鑫|游戏行业“阵痛”持续 “出海”是否一劳永逸?】????“今年4月份版号恢复发放时 , 就有传闻说不会采取每月都发的模式 。 结果5月份真的又停了 。 ”一家上市游戏公司的业务负责人陈瑞(化名)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一家位于上海的游戏公司业务负责人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5月份疫情比较严重 , 可能对版号审批造成了影响 。 现在就看复工复产后 , 版号是否能如期发放 。 ”
????审核标准或趋严
????4月11日晚 , 版号恢复发放引发游戏行业“普天同庆” 。 彼时 , 中概股游戏公司盘前涨幅持续扩大 , 哔哩哔哩、虎牙、网易均涨超8% 。 心动公司CEO黄一孟在朋友圈发文称“终于有版号了 , 喜极而泣 。 ”
????可是 , 一个多月后 , 版号又缺席了 。
????易观分析文化消费行业分析师马阿鑫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分析 , 版号延期发放存在一些客观原因 , 疫情会影响审核效率 。 审核标准提升、流程完善同样会导致发放延期 。
????据统计 , 4月份发放了45个游戏版号 , 数量比去年同期锐减 , 质量也被许多游戏玩家诟病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名单中13家企业存在官网打不开或业务变更问题 。 例如 , 游戏《梦幻小狗》运营单位南京博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没有官网 , 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
????采访人员从taptap、微博等平台发现 , 许多玩家对本次名单中的企业表示不满 , 认为一些拿到版号的游戏明显粗制滥造 , 有“换皮”嫌疑 。
????因此 , 对于5月份版号的缺席 ,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 , 存在疫情影响和审核标准提升的可能性 。 他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除了疫情和审核流程的问题 , 如果标准更严格的话 , 之前积攒的游戏版号也需要更多时间消化 。
????出海不是唯一但仍然有效
????无论如何 , 版号发放的不确定性都让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担忧加深 。
????“从游戏行业来看 , 版号发放对游戏行业的调整仍在进行当中 。 过去两年游戏公司压缩体量、缩减规模的不在少数 。 ”张毅表示 。
????仅从版号停发期间的注销企业也能看出端倪 。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 , 从2021年7月份至2022年4月11日 , 有2.2万家游戏相关公司注销 , 51.5%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 。 对比之下 , 在版号正常发放的2020年 , 全年游戏公司注销为1.8万家 。
????与此同时 , 游戏出海已成游戏行业老生常态的话题 , 更成为版号压力下企业抓住生存出口的方式之一 。
????《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 , 2021年我国游戏产业出海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明显增多 , 产品类型也更为多元 。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80.13亿美元(1146亿元人民币) , 比2020年增加了25.63亿美元(163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16.59% 。
????“出海并不是中、大型游戏企业的专利 。 以游戏品类举例 , 休闲、家庭聚会类游戏中 , 大量产品为中、小企业开发;如美国 , 玩家普遍对休闲类游戏具备较高热情 , 中小企业开发、以IAA(内置广告)为主要变现手段的产品存在一定市场空间 。 ”马阿鑫表示 。
????当然 , 蜂拥的出海潮也在抬升游戏公司在海外的获客成本 。 数据公司AppsFlyer公布的《2022中国应用全球化趋势洞察报告》显示 , 过去一年中国出海应用的获客成本不断走高 , 同比上涨了12%左右 。
????对此 , 马阿鑫表示 , “投放成本方面的确存在较大挑战 , 国内以及海外部分成熟移动游戏市场买量成本提升 。 建议企业着重关注新兴市场 , 如拉美、中东及北非等地区的国家 。 ”
????“从数字娱乐的发展方向来看 , 游戏行业仍然值得期待 。 只是随着相关政策出台 , 必然会经历一些阵痛 。 ”张毅表示 。
(编辑 才山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