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 , 以佛所最令人震撼的是她的露天大剧院、塞尔丘克图书馆 , 以及公共厕所里的“座便”马桶 。 沿着山坡而建的大剧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剧场之一 , 共有66排座位 , 可容纳2.5万名观众 。 剧场整体保存完好 , 历经2000年后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中 , 每年八、九月间举办以弗所艺术节时 , 这个大剧场就是演出的场所 。 剧场传声效果很好 , 来这里的游客很多会在舞台中央高声朗诵和唱歌 , 可以听见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 。 其实 , 2000年后的我们 , 在欣赏大型演唱会 , 观看足球、田径等体育比赛时体育场也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 只是传声效果还不如2000年前建造的大剧场 。
塞尔丘克图书馆位于古城中心 。 这座建于公元135年的图书馆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理石建筑 , 那气派就像一座宫殿 , 精致高雅的雕刻又像一座艺术馆 。 如今图书馆只剩下由16根大理石柱支撑的正立面 。 当时图书馆藏书超过1万册 , 号称是世界三大图书馆之一 。 据说 , 荷马、亚里士多德都曾在此写作教学 。 而在我国 , 公共图书馆还是清代以后才有的新事物 , 以前都是私家藏书 , 主要是供自家人用的 。 西方资源共享的文明程度确实要比咱先进了1000多年呢!
以佛所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公共厕所!这是一间大房子 , 用大理石板做成的坐厕 , 靠墙围成一圈 。 可别小看这厕所 , 石板下面是石头砌成的沟渠 , 有流动的水自然冲刷 。 方便结束后 , 还可以用面前小沟里流过的清水来洗屁屁 。 2000多年前的西方人就已经使用冲水的坐厕了 , 而且很方便 , 很卫生 。 想想我们的乡村 , 很多人目前仍在使用简陋的旱茅厕 , 看来这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
还有 , 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旅游 , 看得最多的是庙宇 。 在欧美旅行 ,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 大大小小的教堂随处可见 。 而在伊斯兰国家行走 , 各种各样的清真寺便是眼前的风景 。
前几年 , 行走在进藏路上 , 你会看到那些叩长头到拉萨的朝圣者 。 他们或独自一人 , 或三三两两 , 手戴护具 , 膝着护膝 , 前身挂一毛皮衣物 , 尘灰覆面 , 沿着道路 , 五体投地匍匐 。 每伏身一次 , 以手划地为号 , 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 , 如此周而复始 。 晚间休息后 , 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 。 虔诚之至 , 千里不遥 , 坚石为穿 , 令人感叹 。
在藏区的各大寺庙和神山圣湖 , 如拉萨大昭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纳木错等地方 , 也都能看见叩长头的藏民 。 由于长时间叩长头 , 许多人的手掌和额头都有鲜血流出 , 可在他们的脸上你却见不到丝毫的痛楚 , 也没有特别的喜悦 , 只有平和 , 平和得就象西藏的天空 , 一尘不染 。
伊斯兰教徒也如此 。 根据伊斯兰教的教规 , 每一位穆斯林 , 不分男女 , 每天都必须按时作五次礼拜 。 在我国的青海、新疆等地 , 以及埃及、阿联酋、土耳其等穆斯林国家 , 每到礼拜的时刻 , 清真寺宣礼塔上的高音喇叭就会响起 , 人们就会停下手里的工作 , 面朝麦加的方向跪下 , 开始做礼拜 。 有一次在青海 ,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上 。 我们前面有一辆货车 , 行驶间 , 这辆货车突然停了下来 。 由于对面有来车 , 我们的车也只好停下等候 。 只见货车司机从驾驶室里出来 , 手里拿着一块小布毯 , 就在这荒山野岭的路边跪下 , 开始了他的礼拜 。
还有一次在西宁的东关大清真寺 , 天上下着小雨 , 天气也异常寒冷 。 清真寺前面的液晶显示牌用刺眼的红色显示着开始礼拜的时间 。 就在礼拜快开始的时候 , 一位没有双腿的残疾人 , 坐在一辆自制的滑轮车上 , 用双手撑地 , 来到清真寺前 。 只见他艰难地从滑轮车上下来 , 用双手支撑着身体 , 一步一步地爬上台阶 , 进入清真寺开始礼拜 。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四川甘孜的色达佛学院和亚青寺 , 可惜这两个地方目前都已经关闭了 。 相比较而言 , 色达比亚青寺的名气也许要更大一点 。 其实 , 亚青寺也是一座以学佛修行为主的藏传佛教寺庙 , 其规模与色达佛学院不相上下 , 常住有两万余僧尼 , 以觉姆为主 , 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 。
亚青寺内用于上课的经堂只有三到四个 , 另外在觉姆岛旁边的草地上搭建了一个讲坛 。 先来的 , 可以坐在经堂里面听课 , 后来的则只能在草地上席地而坐 , 远远地听着大喇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