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然平衡理论认为 , 如果人类不干预自然 , 任其自由发展(演变) 。 最终 , 自然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 珊瑚礁里总是栖息着数量相近、颜色相同的鱼类;兔子和狐狸会共享土地和林地 , 狐狸能吃饱的同时 , 大多数兔子也都能生存下来 , 种群数量不会爆炸增长或直线下跌 。 自然将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 直到下一个大陨石 , 或者超级火山打破平衡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庞加莱指出 , 行星系统可能是混沌的 。 行星运动方程中没有明确的随机项 , 因此在原则上 , 现在的状态完全决定了未来的状态 , 但矛盾的是 , 实际的运动看起来是随机的 。
“混沌”与“随机”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 , 混沌与“决定论”相对 , 混沌中有隐藏的模式(规律) 。 只有理解了混沌的原因 , 我们才能从不规则的数据中发现这些模式(规律) 。
直到20世纪60年代 , 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才开始意识到混沌在动力学中是多么的普遍 。 混沌动力学(混沌理论) , 已经遍布科学的大多数领域 。 它甚至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事情 。 混沌理论是微分方程所支配的所有运动的基础 , 而微分方程是物理定律的基本内容 。
生物学中也存在混乱 。 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之一是澳大利亚生态学家罗伯特·梅(Robert May) 。 他试图了解在珊瑚礁和林地等自然系统中 , 各种物种的数量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 1975年 , 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文 , 指出通常用来模拟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方程可能是混沌的 。
- 罗伯特·梅
- k是一个常数 , 我们可以把k解释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从0时刻开始 , 总体数量为x_0 。 然后我们用t = 0的方程来计算x_1;然后设t = 1 , 计算x_2 , 以此类推 。 显然 , 对于任何固定的增长率k , 第0代的种群数量完全决定了后续代的规模 。 因此 , 这个模型是确定性的 。
- x_0=0.2 , k=0.5时的迭代结果 。
- x_0=0.2 , k=4时的迭代结果 。
推荐阅读
- 不看不知道,一只蜗牛居然能长这么大!
- 地球上最大的鸟窝,却没人敢去掏鸟蛋,里面布满了各种毒蛇
- 粒子上的力
- 物质的量子态
-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相信煤来源于树木的演变,而石油则来源于动物的尸体
- 华林科纳的晶片湿法刻蚀研究
- 2010年亚丁湾“星门事件”,为何很多人怀疑是外星生物闯入地球?
- 用于高电流密度析氢反应的 Ni/NiO@MoO3?x 复合纳米阵列的合成
- 登录火星到底有多难呢?距离4亿公里,往返可能就需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