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

文章图片


通常 , 早期人类选择居住地的时候 , 都喜欢“逐水草而居” , 很少会选择住在远离水边的山上 。 但是到了云南省 , 各种与地形有关的怪象 , 都变得不再奇怪;各方面的多样性本就是云南的标签之一 。 在云南的红河县 , 拥有3万多人口的县城迤萨 , 完全位于独立山峰的山顶 , 四周都是悬崖 。 当地人如此形容这里——“城是一座山 , 山是一座城” 。

山顶为何会出现“天空之城”?
2000多年前 , 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 而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山顶居住 , 而不是山脚下的红河边 , 历来说法不一 。 迤萨是彝族卜拉语“干旱缺水”的意思 , 当地有民谣唱道:高高山岗是故乡 , 左有河来右有江 , 山高难把五谷出 , 水大难作救命汤 。

于是 , 有人认为山下河谷地区闷热难耐 , 不适合居住 , 反而山顶凉爽宜人;还有人认为山下的地貌多为起伏山地 , 几乎没有连片完整的平地;而山顶却有面积可观的平坦空地 , 可供人类世代栖息繁衍 。

【成都|云南有座完全建在山顶的县城,四周都是悬崖,宛若“天空之城”】到了清代至民国 , 此地又处于滇东南前往滇南的重要贸易通道;许多内地的马帮商旅移民至此 , 为了守住财富 , 他们选择在山顶上建造易守难攻的堡垒 。 因此 , 如果了解迤萨县城的历史 , 你会发现此地的过去与马帮息息相关 , 甚至被称为马背上驮出的城市 。

马帮兴盛 , 一切为了生存
早在清乾隆年间 , 迤萨的铜业使其鼎盛一时;然而随着资源枯竭铜矿停产 , 迤萨的经济也一度陷入萧条 。 缺田少地的迤萨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 , 开始走马帮 。 他们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 艰难地开通了11条商路 , 其中包括前往缅甸、老挝、泰国等地的跨国商路 。

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 , 这段时间是迤萨马帮的发展巅峰 。 每年有上百队马帮、近千人出国经商 , 出国已成为当地的一种风尚 。 后来 , 迤萨也成了云南三大侨乡之一;红河县在外华侨有1万余人 , 75%的归侨侨眷都生活在迤萨镇 。

衣锦还乡 , 侨乡初现
不仅是物资交换 , 钱财流通 , 马帮的兴盛也带回了外界的文化 。 由于当时东南亚诸国已成为英法的殖民地 , 出现了欧式建筑;马帮商队们看得多了便耳濡目染 , 衣锦还乡后 , 也将这种异域风格建筑带回了迤萨 , 形成了富甲一方的侨乡 。 这也是为什么迤萨镇看不到太多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 , 反而更多的是传统中式风格与法式风格建筑 。 因此被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江外小香港” 。

在如今的迤萨 , 人们依旧习惯把迤萨老城称为马帮古城 。 古城有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等街道 , 延伸出去的各条巷子里 , 隐藏着不少风格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宅 , 依旧诉说着当年马帮文化流传下来的历史烟云 。

中西合璧的“城堡式”民居
古城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 无疑是花五年时间建成的红河县博物馆 , 依托“姚初院(姚肇宗宅院)”和“钱二官院(钱万兴宅院)”两座民国时期大宅建成 , 是侨乡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 这里既是迤萨镇的东城门 , 也是“城堡”;不仅外观霸气 , 还兼具实用性 。 坚硬无比的墙上设有明暗两种防御射击孔 , 楼房过道还有防御门;虚实相间 , 军事防御设计突出 , 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 。


参观红河县博物馆 , 仿佛走进中西建筑博览园;中式的天井、江南的花窗、法式的回廊、北方窑洞的拱门 , 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堡的中西结合 。 而在未通公路的年代 , 姚家大院依旧大面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泥 , 来建造自己的宅邸 。 水泥皆是从越南“进口”、由马帮带回;曾经的豪气与阔绰 , 如今在踏入姚家大院后依旧能感受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