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清舟山群岛的迁界与展复

谢湜|明清舟山群岛的迁界与展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浙江定海县士民留葬县令衣冠冢的事件引人瞩目 。定海县是康熙二十五年舟山群岛展复后设立的新县 。江阴人缪燧于康熙三十四年调任定海知县,他多行善政,备受爱戴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黄灏等人得知缪燧病逝于宁波镇海,组织了数百人去镇海县署阻截灵柩,并集合59人联名上书,吁请留葬定海,声势浩大 。宁波府、宁台道乃至浙江藩司、抚院均作批示,支持留葬以顺民心 。缪燧之子缪民垣则认为黄灏等人“用情过甚,不顾人子之安",坚持将其父遗骸送归故里,并马上发丧 。各方意见不一,后由定海儒学教谕钱廷祯、训导程世凯从中调和,促成了“遗骸归葬故里,定海留葬衣冠”的折衷方案 。缪公遗爱,士民情真,可歌可泣,只是阻截灵柩、联名上书的行为方式尽显示威之势,令官府承受不少压力,以致一些官员在批复文书中略有微词 。
在留葬事件发生的十多年前,定海县亦已闻名遐迩 。早因康熙二十三年开海禁,次年设江、浙、闽、粤四海关,时舟山未展复,浙海关驻宁波,外来商船以宁波海口潮急,有所不便 。舟山设县八年后,始有移关舟山以便海舶之议 。由于朝廷担心宁波府城贸易受损,此议未获批准 。康熙三十七年,定海县终于获准设立“红毛馆”,成为宁波府城浙海关管辖下的重要口岸税关,额设货税银一万两,宁波府城之廛市则仍有贸易 。康熙三十九年夏,先后有四艘“红毛夹船”来到舟山贸易,船主分别称作“未氏罗氏” 、 “未里氏"、“庐咖唎” 和“飞立氏”,一时传为盛事 。此后商舶渐多,定海与宁波还一度因关税利益产生过纠纷 。浙海关以及舟山“红毛馆"设立的消息,也很快传至西洋,1703年英国桑顿(Thornton)公司出版的航海地图(图1)已清楚标明了宁波和舟山的地名,并标示了舟山岛的兵营、航路水深、附近各小岛的名称,甚至金塘岛乃被贬官员居所等细节亦有所标注 。
康熙|明清舟山群岛的迁界与展复
文章图片

图1 18世纪舟山及宁波沿海地图
舟山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是舟山本岛,本岛西面的金塘岛,北面的岱山、秀山岛、衢山岛,东南面的朱家尖、桃花岛,是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几个岛屿 。仅以地理位置论,舟山群岛对于东亚海域贸易、交通的区位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若考察舟山的政区沿革,却发现历代王朝并未因为这种区位重要性而在此地建立持久稳固的行政建制或军政建制 。与其他东南近海岛屿一样,舟山自政区始设之后,其建置便兴废无常 。唐代在此置翁州县,宋代析入鄞县三乡立昌国县,元代升昌国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昌国县,十七年改作昌国卫于象山县,后舟山置二所,二十五年改隶定海卫,永乐七年立水寨 。此后长期处于半荒弃状态,成为“倭窟贼巢” 。葡萄牙人在16世纪控制了群岛间的双屿、沥港等处从事贸易 。明亡以后,舟山成为南明政权的重要据点 。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杀入舟山,十二年又迁遣,至康熙二十五年展复设县,初名“定海山”,后作“定海",同时将对岸大陆的旧定海县改为“镇海”,与新的定海县同隶属于宁波府 。
若回溯明代弃防、南明战事、清初屠城迁遣的历程,便可知清廷的“迁界令”针对的即是盘踞在东南海岛的敌对势力 。在这一意义上,海岛的弃守早于大陆的迁界,甚至可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在大陆迁界之前,大部分海岛早已撤防迁界,不存在所谓“清初海岛迁界"的问题 。
清初东南沿海的迁界及复界,是明清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课题,近年来不少成果着重讨论了东南沿海自明代倭乱至清初迁界以来,地方社会的变迁机制和区域语境,从多种角度关注了东南岛屿在迁、复界过程中的社会情形 。但关于海岛的迁界与复界问题,还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首先,在迁弃与展复的历程上,海岛与大陆沿海地区既有联系也有差异,前辈学者关于迁界令的实施及南明活动的考证,对理解上述差异及其历史脉络提供了重要基础;其次,清代展复后的文献对海岛迁界之积弊着墨不少,可为我们追述明代海岛人群及其活动提供历史镜像;此外, 康熙年间开始的复界在海岛与大陆一并展开, 海岛社会秩序的重建,与地方行政、赋役体制以及军事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本文围绕清初舟山群岛的展复,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一、从平海籍军到海岛遣徙
元朝在夺下江南财富重地之后,招抚了朱清、张瑄等岛寇势力,开创了海上漕运 。朱、张拜官受禄,操纵海贸,后因树大招风在大德年间被诛,然而海漕体制并未废止,两浙海运豪户先后崛起 。元末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军功漕户雄踞一方的“失控”局面,即与此相关 。海上漕运也对元明之际东南的军事格局及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海漕体制中,宁波沿海及海岛具有战略重要性,舟山所在的昌国县“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至元十五年二月,朝廷谓海道险要,升县为州,以重其任” 。经过大德、至大时期的调整,两浙的海漕建置有了改变,皇庆元年(1312年),浙东庆元路、绍兴路的漕粮不必再从刘家港中转,改由定海港(此时之定海,即清代之宁波府镇海县)直接放洋运往直沽 。在官府眼中,宁波地区海贸传统悠久,“居民喜游贩鱼盐,颇易抵冒",官盐滞销,私盐盛行,有引客盐被卖作渔盐等弊端较为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