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特困行业”素描: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

三亚|“特困行业”素描: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

文章图片

三亚|“特困行业”素描: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

文章图片



▲这是灵兽第1172篇原创文章
要不断地去尝试 , 所有的不可能才有可能成为可能 。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停下来的是收入 , 停不下来的是支出 。 ”曾是凤凰古镇民宿老板的小王如此感慨 。
小王是八零后 , 现在是一名北京网约车司机 。
“疫情开始后 , 一切都戛然而止 , 好像全部都停了下来 。 挣钱不挣钱先不说 , 至少现在自己最起码有个‘活儿’先干着 。 ”小王无奈地说 , 在家坚持“静等”了将近两年 , 实在没办法 , 去年下半年 , 小王来北京做了名网约车司机 。
“可过来之后 , 北京也又开始不断出现病例 , 风控制下 , 相比于之前一天能拉个六七百元 , 现在好的时候才能拉个三四百元 。 有时 , 一天拉几十块钱也正常 , 还得减去每月3000多块钱的租车费、油电费等 , 根本就不赚钱 。 ”小王说 。
疫情之前 , 小王经营的旅游民宿每到旅游旺季都会爆满 , 很多人也都会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开始做预订 , 生意很不错 。 “但谁会想到疫情就突然来了 , 刚开始还想着坚持一下 , 过段时间应该就恢复了 , 但反反复复的封控却成了常态 , 后来员工也都散了 , 虽然没了这笔大开支 , 但两个孩子以及家庭的开支也都还要继续 。 ”
小王从事的旅游行业 , 也是疫情开始的三年前受影响最严重的3个“特困行业”之一 , 除此之外还有餐饮、零售 。
疫情三年 , 影响进一步深入 。 在今年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 “特困行业”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5个行业 , 增加了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 。
但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 受影响的行业继续被渗透 , 在之前5个“特困行业”的基础上 , 又增加了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特困行业 。
1
旅游行业 , 停业状态
这三年来 , 众多旅游从业者难以维持生计 , 转行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保险销售的不在少数 。
疫情之下 , 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 , 存在人群密集的特性 , 使得文旅企业经营恢复情况不佳 。 客流量减少 , 业务量急剧下滑 , 而维持企业运营的固定成本和因防疫要求增加的额外营业成本 , 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 , 存在持续亏损 , 经营压力大的情况 。
一位国旅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 “疫情对旅游行业冲击太大 , 目前只能通过关闭部分门店、裁减员工等方式缓解经营压力 。 大部分公司从今年过年到现在也未复工 , 处于停业状态 。 ”该负责人称 , “从疫情出现以来 , 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不仅没有收入来源 , 每个月还需要还贷款等 。 ”
文旅产业虽不属重资产行业 , 但其日常开支综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 如平时的维护、人工支出、水电气、景点保养维持等 。
一位山东某展览馆工作人员表示 , 其馆内仅日用支出就在6000元左右 , 这一支出全依靠该市文旅投资公司的输血 , 而该市文旅投资公司2022年融资额几乎为0 , 其旗下多个景点面临着“停下来的是收入 , 停不下来的是支出”这一困境 。
疫情影响 ,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多地又是“宅家”度假 。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 2022年“五一”假期5天 ,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 , 同比减少30.2% , 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 , 同比减少42.9% , 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
截至5月6日12点 , 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的文旅部门发布了文旅市场数据统计 , 而这十个省份 , 无一例外都遭遇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暴跌 。 其中 , 北京、江苏、河南三地旅游收入同比下降超过8成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仅2021年就有19541家旅行社企业注销 。
2020年 , 全国旅行社的从业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93444人 , 接近总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 。
去年10月份 , 国内老牌旅行社广东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破产清算 。
据了解 , 这家旅行社曾经也有着不错的业绩 , 开了184家营业部 , 经营业务涵盖国内外出入境旅游、国内外机票 , 商务会议旅游等 。
其在破产公告中称 , “在旅游行业较为困难的背景下 , 公司也难以度日 , 业务开展举步维艰 , 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困境重生的曙光 , 公司财务状况也日益恶化 , 连勉强维持日常经营都已困难 , 鉴于此 , 公司股东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对公司破产清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