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苏北佛楼蜜
题图|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自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 , 约有793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HIV) , 363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 截至2020年 , 共有377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
几十年来 , 艾滋病病毒阳性人数急剧上升 , 死亡率也不断攀升 。 不过 , 一种新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最终见效 , 并延长着感染者的生命 。 人们开始将这一致命疾病当作慢性病来看待 , 将治疗途径镶嵌在长久的患病时间中 ,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 截至2021年 , 获得该治疗的人数为2820万人 。
尽管成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的人数在下降 , 但每年的感染人数和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仍多得令人无法接受 。 2020年 , 约有15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 , 约6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 。 我们亟需一种“药到病除”的治疗途径 。
【打一针就能整治艾滋病了?】近日 , 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 , 一种潜在的艾滋病新疗法可能会被开发成疫苗 , 或一次性治疗艾滋病毒患者 。 该研究将患者体内B型白细胞进行“工程设计” , 使其分泌抗HIV抗体以应对病毒 。
未来 , 艾滋病终于能像天花病毒一样 , 仅需要一针注射 , 就能永久被封锁在过去了吗?
改造细胞
1981年6月 , 美国科学家发布首份艾滋病临床病例报告 。 这一疾病随后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即艾滋病 。 1983年 , 艾滋病的致病因子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即艾滋病毒 。
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之中 , 如血、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 , 可以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使用未消毒的针头-注射器、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 , 还可由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 。
人类自身其实拥有完备的免疫系统 , B细胞在其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 B细胞是一种白细胞 , 负责产生针对病毒、细菌等的抗体 。 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 , 当它们成熟时 , B细胞会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 直达身体的不同部位 。
在此基础上 , 研究人员选择利用B细胞的这一特性 , 对其进行基因改造 , 使之能产生针对HIV病毒的抗体 , 这一过程并不简单 。
截至目前 , 仅有少数学者能够将B细胞在生物体外进行改造 , 而本项研究最让人振奋人心之处在于 , 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移植到了体内 。
基因工程是用源自病毒的病毒载体完成的 , 这些病毒载体经过工程改造 , 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 只会将编码抗体的基因带入体内的B细胞 。 此外 , 科学家已经能够准确地将抗体引入B细胞基因组中的所需位点 。
本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Barzel 博士解释说:“我们是第一个在体内改造B细胞并让这些细胞产生所需抗体的研究 , 所有接受过治疗的模型动物都有反应 , 血液中也含有大量所需抗体 。 ”
基于这项研究 , 我们可以预期 , 在未来几年内将能够以这种方式 , 生产治疗艾滋病、其他传染病和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如宫颈癌、头颈癌)的药物 。
基因治疗真能让艾滋病穷途末路吗?
本次研究中的大功臣 , 是一种叫做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 。 他可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遥远 , 但在生物技术领域 , 已经是口衔金汤匙、获得诺贝尔奖肯定的大热技术 。
科学家们将其形容为基因的“剪刀” , 人类可以随意裁剪修饰 , 得到自己需要的基因片段 。 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远非止步于医疗领域 , 在农业、能源等方向 , 它亦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
(图源: Getty Images)
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发现了决定水稻是否易感害虫的基因 , 将其“一刀剪掉” , 那么世上水稻的成活率和粮食产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 饥荒是否能够被彻底消灭?
再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利用生物合成技术 , 让某种特定的细菌吃的是营养物质 , 分泌的却是石油 , 那么世界能源危机是否能够得到片刻喘息?你也将不再惊叹于此时的汽车油价 。
结合上文的研究 , 艾滋病也能被一针消灭 。 这就是技术赋予人类的想象力 。 但想要彻底实现上述目标 , 道阻且长 。
推荐阅读
- 好奇号又立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条“眼镜蛇”,竟30多亿岁
- 印度废弃神庙中,发现了6000年前的不明物,会是外星飞船吗?
- 球上神秘的三大建筑,不像是人类建造的,那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 研究表明:能活多久取决于基因遗传,人类的寿命一出生就决定了?
- 幡然醒悟:肉体的疾病竟是伦理矛盾
- 神秘古文明暗藏太阳系轨道数据?科学家都无法想象
- 俄罗斯科学家为获永生,大胆注射350万年前猛犸象细菌,结果如何?
- 65年前被送上太空的流浪狗,漂浮于地球上空,是英雄还是悲哀?
- 越来越难看见老鼠?科学家发现老鼠在进化,智商越来越高,“超级鼠人”或会在未来出现